“两张清单”让基层治理从“被动等”变“主动干”
——鹤城区河西街道开展“一迎三创”侧记

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化身“巡查员”,在辖区细致排查各类问题,确保不留死角。(肖鹏 供图)
背街小巷的垃圾死角一天清理干净,破损的公益广告牌两天换新颜,主次干道的乱停乱放有人及时管……近段时间以来,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街道的居民发现,身边的“小毛病”解决得越来越快。而这背后,是街道创新推出的“两张清单”在发力——让“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从机制变成看得见的实效,为“一迎三创”工作注入基层治理新动能。
自“一迎三创”工作启动以来,河西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党员群众多了项日常任务:带着“火眼金睛”在辖区“遛弯”。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单元楼栋到小区角落,卫生死角、设施破损、秩序混乱等问题,都一一记在“问题台账”上。
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街道滨江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谷延涛坦言:“以前巡查见了问题心里打鼓:活儿能干,钱从哪来?现在好了,自己能解决的,街道一周内拨经费;干不了的,街道帮着‘吹哨’,职能部门准时到。”
为让社区敢“吹哨”、愿“吹哨”,今年河西街道亮出硬招——创新制定“发现问题周结清”和“整改经费周结算”两张清单制度,把基层治理的“难点”变成了“亮点”。
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米曾静雯介绍:“每周一的工作例会就是‘问题诊疗会’。各社区摆上周问题,共同研判:社区能解决的,当场定方案、给经费;需上级协调的,立即召集相关方开联席会,明确部门认领、限时整改。” 每周一例会上,街道会根据各社区上周整改成效,按实际花费拨付经费。铲除牛皮癣、清理垃圾、修补墙面……花多少、干多少一目了然,据实奖励。这笔“及时雨”,彻底打消了社区“想干事却怕花钱”的顾虑。

每周一的“问题诊疗会”上,工作人员共同研判问题、制定方案,让“两张清单”落地见效。(肖鹏 供图)
“上周报的4个问题,3个我们两天就改完了,剩下1个涉及占道经营,职能部门第二天就来处理了。这‘两张清单’,真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街道龙泉湖社区党委书记谌鸿璐深有感触。
“两张清单”一落地,基层治理活力立马显现。7月份以来的半个月里,河西街道各社区累计排查问题87个,其中社区自行整改73个,职能部门认领整改14个,整改完成率100%。楼道杂物清理、路灯维修、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商铺门前三包……一件件“小事”的解决,让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也带动更多人加入“文明一起来”的队伍。
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街道滨江社区居民潘安妹说:“以前觉得社区做事‘雷声大雨点小’,街道搞了‘两张清单’后,我们老街坊们也都愿意掺和了。路上有垃圾,跟着社区干部一起捡;楼道灯坏了,打个电话就有人修。”
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街道龙泉湖社区居民李志明感慨:“变化太大了!前几天反映楼下饲养鸡鸭臭气熏天,当天就有人来劝导,第二天还把饲养鸡鸭的棚子、垃圾都清理了,环境干净整洁多了,住这里十多年,从来没有这么舒心过。”
如今,漫步河西街道,路面干净、秩序规范、邻里和谐,“两张清单”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基层治理新局面——让“社区吹哨”吹得精准,“部门报到”到得及时,更让老百姓的诉求得到快速回应。

在“两张清单”推动下,河西街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更舒心。(肖鹏 供图)
在“一迎三创”热潮中,河西街道用实实在在的改变,向市民和游客展现“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的温度与魅力,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学可鉴的“鲜活样本”。
(肖鹏 张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