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超2万亿企业研发经费大数据:这些企业、行业投入强度大|言叶知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21:03:00    

企业作为三大创新主体之一,在科技活动中的地位越发重要。那么,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趋势如何?在行业上呈现什么特征?

大连理工大学最新发布的《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版》(下称“报告”)称,在研发经费的执行主体方面,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了主要任务。1995~2022年,企业执行研发经费比例由40.64%增长至2020年的76.55%,2022年进一步提升至77.57%。“总体而言,我国研发经费的执行结构已从‘企业与科研机构双主体’逐步演变为‘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在研发创新体系中的位置相对下降。”

报告系列撰写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孙玉涛认为,从今年的报告看,私人部门正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但“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之间仍待进一步平衡。

企业投入占比超七成

根据报告,在2022年全球研发经费前20强企业中,华为以209.25亿欧元研发支出位居第五,24.27%的研发强度甚至远超谷歌、微软和苹果。2022年,华为的研发经费为1481.53亿元,相比于2018年(994.00亿元)增长了49.05%,占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的比重达到6.2%。

腾讯以82.4亿欧元研发经费投入上榜全球20强,排名从2018年的33名跃升至19名,研发强度11.07%,在互联网多领域积极创新。

此外,阿里巴巴(22)、中国建筑集团(30)等中国企业的排名也比较靠前。

全球研发经费20强榜单中,美国企业居多,但华为与腾讯的表现凸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崛起。对研发的重视,正助力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未来有望在科技领域创造更多可能。

这一结论和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相符。根据公报,2023年,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5922.2亿元,比上年增长8.6%;企业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为77.7%。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全社会比重水平接近美国(79.0%)和日本(79.4%),高于德国(67.4%)、法国(65.8%)等欧洲国家,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张启龙在解读《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时称,企业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4%。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保持稳定增长,总量超过3.6万亿元。“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张启龙解读称。

境内上市企业经费投入大涨

报告显示,境内上市企业占据企业研发活动的优势地位。2022年,5010家企业有研发经费支出,数量相比2018年大幅增长,涨幅高达37.56%。从2018年到2020年,境内上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由7672.95亿元增长至16728.53亿元,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也由50.37%上升至70.06%。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内部支出为外部支出的13.8倍。这说明,规上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流向了内部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领域。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行业为例,其内部研发经费支出达4099.93亿元,而外部支出则为514.08亿元。

报告称,内资企业是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主力军。从2018年至2022年,内资企业的研发经费规模从10272.05亿元增长至15689.57亿元,其占比也由79.29%攀升至81.03%。在内资企业的阵营中,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尤为活跃,成为了企业研发活动的核心力量,其占比达98.03%。

造车新势力表现突出

孙玉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方面,不管是规模、基础研究还是投入强度,总体变化和往年相差不大。今年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造车新势力在境外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研发强度超10%,成为技术突围的“风向标”。

相比于2018年,虽然2022年中国境外上市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的企业反而更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明显上涨。

报告显示,2018年境外上市企业有385家,其中36.1%的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投入为1520.46亿元;2022年,境外上市企业数量为357家,但具有研发经费投入企业的比例提高至43.42%,研发经费投入也提升至2311.97亿元。

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在研发经费上投入规模巨大。此外,可选消费行业表现抢眼,境外上市企业数量达91家,平均研发支出为14.49亿元。医疗保健行业的研发强度最高,达到85.37%。报告也提示,由于10家医疗保健企业在2022年没有实现营收,导致统计出的研发强度数据偏高。

整体来看,中国境外上市企业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同行业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

民企研发经费增长快

报告显示,2022年,在5454家境内上市企业中,91.88%的企业具有研发经费投入。尽管与2020年相比有所下降,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仍占据重要位置,总额为8255.93亿元,占比49.35%。其中,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为5254.52亿元,占比31.41%,显示出其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地方国有企业研发经费达到3001.41亿元,占比17.94%。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研发经费大幅增长,达6407.06亿元,占比38.3%。其在研发投入上的积极表现,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2022年,比亚迪超越美团,成为唯一上榜前十的民营企业,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202.23亿元,排名境内上市企业第十。

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与信息技术两大行业的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占比超过一半。其中,工业行业以29.54%的占比领先,信息技术行业紧随其后,占比达到25.63%。电信服务行业虽然上市企业数量较少,但研发总投入大,平均研发支出高达58.05亿元,位居各行业之首。

报告认为,中国私人部门的研发投入正从“量变”迈向“质变”。尽管中国企业研发经费规模庞大,中国企业在诸多高技术领域占领制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与隐忧:规模不等于实力,研发经费怎么用比用了多少更重要。

“未来需要加大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现技术的根本创新。”报告称。

相关文章

  • 科技赋能物流未来:胡海建驱动跨越速运迈向新高度

    胡海建,跨越速运集团创始人,这位从江西抚州走出来的企业家,以“高端航空件”为核心战略,开创了物流行业的“限时速运”模式。自2007年创立跨越速运以来,胡海建带领团队推出了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等跨省时效产品,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在胡海建的领导下,跨越速运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公益事业中展现

    2025-04-30 13:29:00
  • 洋河股份2024年年报出炉:稳健发展+高分红 多维布局穿越周期

    白酒行业领军企业洋河股份(002304.SZ)于4月28日晚间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公司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8.76亿元,归母净利润66.73亿元。2024年,面对激烈的存量市场竞争,洋河股份通过优化经营策略、提升产品品质和推动营销转型等举措,交出了

    2025-04-30 11:54:00
  • 运机集团:2025 一季报亮眼,海外业务强劲 :4.07 亿营收

    【运机集团 2025 年一季报披露,业绩表现亮眼】运机集团(001288)2025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 4.07 亿元,同比增长 54.02%;归母净利润 3887.77 万元,同比增长 27.30%。海外市场拓展顺利、在手订单充足是业绩增长主因。 公司主要从事节能环保型输送机械成套设备研发

    2025-04-30 03:33:00
  • @济南企业 2025年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工作开始啦

    4月29日,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通知,转发《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记者获悉,2025年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工作已正式启动。 通知称,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发展新动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

    2025-04-29 18:13:00
  • 看川股|2024年净利润扭亏为盈,这家川企业绩为何迎来爆发?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4月29日,川企富临精工发布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6.97亿元,同比上升80.3%;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上升211.85%;扣非净利润8330.05万元,同比上升171.18%。此前一天,4月28日晚间,富临精工披露了2024年年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

    2025-04-29 15:30: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