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基层网点,每天的“早会”是基本的制度。因为网点是面向客户的服务窗口,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银行普遍在“早会”对网点服务进行培训和规范。对于“早会”,网点员工看法不一,有的觉得“早会”务实高效,对工作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布置,有的认为“早会”占用了休息时间,开得过长,一些环节没有必要。
《金融时报》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时发现,在一些银行基层网点,其中“会议过多”是从业者们普遍反映的问题,而“早会”更是其中的高频讨论对象。

每天清晨,网点员工们需在大厅整齐列队,先是背诵服务话术,随后是任务传达、目标强调以及员工的工作汇报等。曾在北京朝阳区某银行网点工作的小李透露,他所在的网点,“早会”除了上述流程,还要进行“三汇报”——汇报业绩、汇报目标、汇报任务。在他看来,“早会”没必要天天开,因为这些内容本就会在其他例会上重复提及。他提到某些兄弟网点不仅要开“早会”,还要开“晚会”。
在北京东城区某银行网点工作过的小张则认为,“早会”有其存在的价值:“每天会有一些重要事项安排,能帮助我们合理规划当天的工作。”同样,在天津某银行网点工作的小邵也认可“早会”的必要性,但他强调,早会必须控制好方向与时长,重点说清往日工作的失误、待改进之处以及当日工作安排,而非耗费时间在无意义的流程上。
但作为“晚会”的亲历者,小张明确表示“晚会”完全没有必要。“‘晚会’内容多是汇报当天个人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业绩序时进度,以及明确第二天或后续的重点目标,这些内容与第二天‘早会’的内容大致重复。”他无奈地说,每天晚上送完款已近7点,紧接着开“晚会”,短则到晚上8点,长则到晚上9点。
在基层银行网点,各种培训也是员工讨论较多的话题。有的员工认为大多数培训课程内容充实,贴近网点基层工作,有助于提升业务能力,比如金融政策解读、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商务礼仪等;有的培训内容则枯燥乏味、照本宣科,与基层网点服务的关系不大。
“有些培训事后还要答题!”小张告诉记者,答题往往要求员工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真正理解,只要考试通过就行。这导致员工们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答完题后所学知识就逐渐淡忘了,对提升业务能力用处不大。
因此,有的员工建议,“早会”应减少繁琐和重复的汇报环节,在注重培训的同时,让员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研究业务,总结工作经验。这样,既能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也能进一步提高网点服务水平。
那么,银行“早会”究竟该怎么开,你有什么建议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 朱立轩 冯瑶
编辑:段嘉希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