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

建筑特色
拉卜楞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

典藏文物
佛像
拉卜楞寺的佛像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既有高达20米的大佛像,也有高不盈寸的小佛像。就其质料品种而论,有金质、银质、紫铜、黄铜、纯金、象牙、珊瑚、玛瑙、水晶、玉石、檀香木雕、陶瓷、吠琉璃、药泥塑、泥塑等。现存8米以上的大佛就有16尊,最高的达18米。

据说,佛像的铸造者来自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伊朗等国和国内西藏、青海、蒙古、北京等地第一流的工匠,工艺精湛、姿态庄严,金光闪烁、神态优美,给人以活灵活现之感。
古籍
拉卜楞寺以丰富的藏书、经卷令人赞叹。现存经卷8万余部,可分为:哲学、密宗、医药、声明、历史、传记、工巧、天文、文法、修辞等10余类。
这些书籍中,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著作的原作,有历世嘉木样大师和高僧编撰的经文,有西藏达赖、班禅和各大活佛的论著,还有由印度梵文翻译编订的《甘珠尔》、《丹珠尔》(即大藏经)等。
特色活动
藏餐
拉卜楞寺,还为游客们准备了独特的拉卜楞寺藏餐。
游客们必须前往拉卜楞寺的食堂。在食堂用餐时,游客们没有菜谱。当他们坐下后,两位身着红色长袍的僧侣会为他们端来奶茶。倒入碗中的奶茶白里透黄,芳香扑鼻。喝上一口,顿时感觉喉咙滑爽,心旷神怡。喝过奶茶后,两位僧侣又会分别为游客抬来一只硕大的铜火锅。这火锅形状类似日常吃涮羊肉的锅,但体积要大得多,这就是有名的手抓羊肉。这种“手抓”讲究的是羊肉的新鲜肥美,一般是现杀现做。羊肉的年龄一般不超过一年,以保持肉的鲜嫩。吃时,要先喝汤再吃羊肉。一般是喝一口羊汤,吃一块羊肉,饮一口青稞酒。汤香、酒香,满口留香,让游客品尝到藏餐的真滋味。

当游客们没有喝完酒时,僧侣们是不会为他们上饭的。直到游客们酒足饭饱,僧侣们才会端上米饭。这就是拉卜楞寺有名的特色饭食——蕨麻米饭。这种米饭吃起来比八宝饭还香甜味美。最后,僧侣们还会送给游客一个藏包。这种藏包的做法很特别:将鲜嫩的牛羊肉切碎,将煮熟的萝卜丝放入肉里,加上调料和新鲜羊油。吃时要注意:先在包子底部咬一小口,将包子中汤吸入口中,吸完汤后再吃皮和馅。否则游客们会吃得狼狈不堪。

如果是夏天,最后上的一道菜是酸奶。这是一种冰凉如冰淇淋、酸甜如杨梅的夏季饮料。制作方法很简单:先将一小勺酸奶搅匀,倒入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小瓷缸里煮沸,晾至温热后倒入另一个瓷缸里,最后加盖放在较热的炕上静置约四五个小时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