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下英雄,谁主沉浮”? 项羽和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位人物,他们的传奇故事让人们纷纷为之感动。项羽和刘邦究竟谁更加英雄? 这一问题在历史学者和普通人之间一直存在着争议。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英雄的定义和标准不尽相同。
我们先看看他俩人写的诗,刘邦说“大风起兮云飞扬”,项羽说“力拔山兮气盖世”,两人都非常豪迈,我先说出我的观点:两个人都是英雄,一个是国家英雄,一个是个人英雄。
由于咱们后世的演义小说,大家很自然的会把项羽看成是英雄,尤其是这种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特别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
反之,刘邦的形象,就是一个地痞、无赖。在这里,我想为高祖刘邦说一句公道话,我们要首先抛去演绎小说的偏见,看看正史上刘邦的形象。

《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长相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用咱们现在话说,这个人长得非常好看,宽额头,高鼻梁,长了一脸漂亮的胡子,性格仁义、喜好施舍、性情豁达、常有远大的抱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要不是有这种性格,哪有那么多人跟着他呀,对吧,他们县里那么多的人才,都甘愿跟着他,这个才是正史上刘邦的形象。
项王这个人呢,他符合我们传统观念上对于英雄的定义,力拔山兮气盖世,力大无穷,早年看到这个秦始皇出行,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怎么说,项羽说:“我必当取而代之”。

这两个人,我们来看,项羽他为什么会失败,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中给我们的答案是说:“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放逐义帝,自立为王”。然后呢,说他性格上有些问题。通过后世的史料研究,我们发现项羽的这些性格问题,确实都存在,太史公总结的没毛病。
不过呢,司马迁,他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他离的年代太近,离历史事件发生年代越近,当然他记载这个事情,会越清楚,越接近真实。但是呢,有些历史事件它会影响几十甚至上百年。他本人身处汉朝,出于当时朝代所限,有些他就总结不到。

我觉得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项羽要做天下的共主,就是相当于周天子,而刘邦则是要做天下的皇帝,刘邦要做下一个秦始皇。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角度说,项羽搞分封是一种历史倒退,因为在此之前只有秦始皇搞过大一统、郡县制。周朝800年来都是分封,可能在项羽看来,秦朝是个失败的王朝,我们设想,假设你是项羽,你会怎么看?你在当时,你只会看到,秦朝十几年就完了,这个探索失败了,所以他想继续搞分封。

但是他没想到,老百姓从春秋打到秦末,几百年,累了,不想打了。你靠一时之武力,压制住了各路诸侯,你封了一堆王,那这个跟春秋又有什么两样?之后不还得战乱不断吗?所以他的思想还停留在春秋战国的那种贵族时期,他看不到底层民众对于国家的诉求以及底层民众的力量,所以他很难完成从战国到秦汉的转型。而这个时期,恰恰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而他的对手刘邦,则是我国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就清楚的看到底层民众的疾苦,知道老百姓的诉求,我们不要说,反正他出身低,但是,我们要知道,在那时间出身低的多了,那些人怎么没成呢,是不是?
刘邦他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我对英雄的定义,是堪平战乱、重塑秩序,给老百姓以安定生活的人,我认为这种人就是英雄,因为我本身就是老百姓,我当然愿意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的时期。

刘邦平定天下,休养生息,给老百姓安定生活,我认为这种人就是英雄。项羽呢,以其强大的人格魅力,极其辉煌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悲情英雄,也是一位个人英雄。而刘邦则是以布衣出身,堪平战乱,还老百姓安定生活的国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