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微信上什么属于诈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23:34:13    

微信诈骗是指通过微信这个平台进行的欺诈行为,主要目的是骗取财物或个人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信诈骗方式:

微信红包诈骗

邀请好友分享红包,承诺金额变大后可以提现,但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木马病毒,用以窃取用户的微信钱包、支付宝、网银等账号和密码。

盗号诈骗

骗子通过盗取微信账号、绑定微信的QQ号码、手机号码等方式,冒充家人或朋友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谎称换号诈骗

骗子获取用户好友信息后,以“微信换号”为由,借钱或提出其他借口骗取钱财。

身份伪装诈骗

骗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通过建立感情信任后,借钱或进行其他诈骗行为。

利用代购诈骗

骗子声称可以海外代购,价格优惠,但在用户付款后,以商品被海关扣下等理由要求额外支付关税,最终骗取钱财。

利用二维码诈骗

骗子发送含有木马病毒的二维码,用户扫描后,木马会盗取用户的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点赞诈骗

商家发布点赞信息,要求参与者提供个人信息,最终套取大量真实信息用于不法用途。

虚假购物诈骗

骗子发布虚假商品信息,骗取用户购买,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用户支付额外费用。

冒充黑社会杀手诈骗

骗子冒充黑社会成员,威胁或恐吓用户,要求支付保护费或其他费用。

ATM机贴假提示诈骗

在ATM机上贴上假提示,诱导用户进行转账操作。

退税诈骗

骗子冒充税务部门,声称用户可以办理退税,要求用户先支付手续费或税金。

中奖诈骗

骗子通知用户中奖,要求先支付手续费或税费才能领取奖金。

培训诈骗

骗子冒充培训机构,声称提供各种培训课程,骗取用户培训费。

家人遭遇意外诈骗

骗子冒充用户家人,声称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紧急汇款。

朋友急事诈骗

骗子冒充用户朋友,声称遇到急事,需要用户汇款帮助。

这些诈骗手段不仅侵犯了用户的财产安全,还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因此,用户在使用微信时,应提高警惕,避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泄露。

相关文章

  • 腾讯游戏的内部赛马要回来了?

    文 | 鹏有WeHave上周(8月13日)腾讯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的业绩报告,在这份被市场一致看好的财报中,其实最大的惊喜不是主流叙事关注的AI和微信生态,而是游戏板块的《三角洲行动》(以下或简称“三角洲”)。它上线于去年9月底,一经推出便展现出现象级游戏的潜力,用户和收入规模节节攀升,目前已经进

    2025-08-18 17:36:00
  • 鸿蒙不怕远征难

    文 观察者网 吕栋 “我们很希望能把努力,用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鸿蒙对中国开发者是全新机会,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自己的Photoshop?”、“整个淘天集团,包括淘宝、天猫、闲鱼、1688等APP,到9月30日前做到100%适配,这是我们的决心”、“12306作为出行领域的国家

    2025-08-17 16:41:00
  • “外卖骑手”哭诉“凌晨四点送外卖、一个差评一天白干”经历,警方通报:虚假摆拍,诱导关注,已被处罚

    视频账号“苏星颜努力中”“小颜拼搏中”等账号(以下简称“苏星颜”)自今年6月14日起更新数十条作品,所有视频均身穿外卖骑手工服,哭诉“后悔没好好读书”“凌晨四点送外卖”“每天跑十几个小时外卖”“一个差评一天白干”等悲惨经历,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经核,网民“苏星颜”真实身份为杨某,于2025年3月

    2025-08-15 10:51:00
  • 爱奇艺717会员节直播战绩公布,用户为何会为一场“虚拟节日”疯狂打call?

    顶端新闻记者 王佳卉暑期档向来是影视内容消费的黄金时间,也是各大平台争夺用户注意力的重要档期。《书卷一梦》《以法之名》等热议内容刚刚完结,几大头部视频平台马不停蹄上线了《朝雪录》《扫毒风暴》《樱桃琥珀》等兼具话题性和讨论度的剧集。光有内容还不够,视频平台也在叠加更多策略讨忠实用户的“欢心”。7月17

    2025-07-19 14:18:00
  • 收快递或外卖为啥不填自己家地址?专家:故意填错或惹来法律风险

    来源: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 张守坤近日,“女子连续一周被邻居冒用地址点外卖”登上热搜榜:上海一位网友发现邻居多次将外卖地址填成她家,并趁无人时取走。该网友张贴提示后,邻居竟准时在门口拦截外卖。面对质问,对方轻描淡写回应称“可能不小心点错了地址,改一下不就好了”。这并非孤例。《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

    2025-07-17 12:28: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