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龙川名医录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主任孔为民教授:赤子之心,反哺桑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2:08:00    

【来源:今日江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主任。主要从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

社会兼职: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委员等。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北京抗癌协会理事等。

“好些啦?”“蛮好的!”星期六的上午,在小纪中心卫生院二楼的妇科门诊,一群中年妇女手拿病历,一个挨着一个,相互熟络地打招呼。

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主任孔为民教授开始与江都区人民医院对接。一开始,他主要以会诊手术为主,为罹患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家乡患者手术,让她们在家门口的医院,得到首都大专家的主刀治疗,还能及时喝上家人送来的热气腾腾的鸽子汤,家人探望也不再需要长途奔波。

口耳相传之下,孔教授的名气在家乡迅速传开,江都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主动和孔教授联系,希望资源下沉、再下沉。于是,就有了小纪中心卫生院妇科门诊的一幕。

门诊患者很多,抽出10分钟时间,孔为民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孔教授谈到了几点:一是通过家乡的媒体,宣传一些妇科肿瘤的防治常识,比如说绝经后出血,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早发现子宫内膜癌,同时呼吁青年人关心老人,不只是买一些营养品,建议陪伴他们定期到医院去做个体检;二是家乡医院的硬件条件非常好,想手把手地指导手术,让家乡的医疗水平提升得更快一些;三是希望可以多回来,在家乡用家乡话跟家乡的亲人们、朋友们在一起交流,这是很愉快的事,这种感觉跟去外地会诊讲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成人达己!孔为民主任作为首批响应家乡召唤的医学专家,和我们采访的其他江都籍专家一样,情系家乡。每个月都抽时间回来,开展门诊、查房、带教、手术、学术等工作……孔为民教授深情地说,家乡人生病后好不容易到了省城等大医院,挂专家号特别困难,排手术更是难上加难。现在专门带着团队和经验,回到家乡,培养家乡医院的骨干医生,手把手带教,也邀请他们到大医院参观学习,开拓视野。这些,就是他努力的方向,助力家乡医学发展。

来源:江都融媒

作者:特约撰稿 王小芳

编辑:阿娇

审核:高克勤

(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龙川名医录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主任孔为民教授:赤子之心,反哺桑梓

    【来源:今日江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主任。主要从事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社会兼职: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专委会

    2025-07-02 12:08:00
  • 人民论坛:知敬畏与懂感恩

    原标题:知敬畏与懂感恩(人民论坛)——强党性转作风⑦“初心使命没了,连敬畏之心后来都没有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中,贵州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王富玉如此忏悔。讽刺的是,王富玉别墅的客厅里,就挂着古人名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

    2025-07-02 11:13:00
  • 跨省出门也有“医”靠!湘鄂两省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病种范围扩大

    华声在线7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李成琳)湖南湖北一家亲,虽是不同的省份,却已经实现“异地就医区域互认”‌,为两省的参保群众就医带来便利。记者今日从湖南省医保局了解到,近年来湘鄂两省继续携手,持续扩大“通”的范围。在国家医保局部署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

    2025-07-01 22:16:00
  • 6月30日新通化站开通运营!9条高铁公交专线来了→

    6月30日起,通化站的普速客运业务将全面迁移到新建的通化站(位于长流村)进行办理。为方便旅客前往新建通化站,将有多条公交线路进行对接,同时周边设有出租车停靠点和社会车辆停车场(以公交公司通知为准)。高铁公交线路各线路情况:G1路(万峰滑雪场—通化站):本条线路覆盖万峰滑雪场、佟佳江旅游度假区、金厂镇

    2025-06-27 16:02:00
  • 国际奥林匹克日 | 影像之力,让奥林匹克精神直抵人心

    一张照片能定格下怎样的奥运瞬间?一个瞬间又承载着怎样的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以来便被一张张影像定格其发展历程作为奥林匹克运动重要的见证者与传播者新华社摄影记者用镜头穿透时光记录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变迁↑2001年7月13日,北京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获得200

    2025-06-24 10:49: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