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走出杨凌看示范6|以展为桥拓商机觅合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1:12:00    

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上,作为深耕农业领域多年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展,以全新的产品阵容和创新理念亮相展会,收获了广泛关注。

6月29日,2025年“走出杨凌看示范”全媒采访活动来到甘肃省兰州市甘肃亚盛股份公司,该公司行政总监杨鹏飞分享了参展杨凌农高会的感受与丰硕成果。

第31届杨凌农高会上,亚盛集团现场签订几百万的合作订单,并荣获了“最佳展示单位”荣誉,为公司市场渠道开了好头。不仅展示了公司的创新成果和发展实力,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国内消费的每2瓶啤酒中就有1瓶是亚盛集团种植的啤酒花。”作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亚盛集团先后培育了牧草、啤酒花、马铃薯、玉米制种、辣椒、农业服务、节水滴灌等7个“拳头产业”。

在牧草产业方面,亚盛集团下设亚盛农业研究院聚焦甘肃垦区苜蓿越冬率下降这一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历经三至五年技术钻研,创新提出了“一增一降两改进”技术模式。

研究院副院长柴锦隆介绍,该模式可使牧草越冬率提升20%—30%,苜蓿亩均单产增加超200公斤。在推广应用于8万亩种植地后,可带来超千万元的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甘肃垦区苜蓿产业增产增效。

个大饱满,清香甘甜,洁白如雪,药食同源……在兰州只要提到这些描述,人们的脑海中便能瞬间联想到一种“甘味”——兰州百合。“这是我们培育的脱毒百合种苗,经过组培快繁有效解决了百合种源退化和病害严重等问题,提高了百合繁殖系数和品质。”

走进脱毒百合组培室,入目便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脱毒百合种苗,亚盛农业研究院植保研究室技术员朱倩丽为记者介绍着玻璃器皿中的兰州百合嫩苗。“生三年,养三年,长三年。”是人们形容兰州百合生长的俗语,周期长、见效慢,是兰州百合生长的特点,再加之种种原因,一代代兰州百合在原始种植的发展下,品质逐年下降。“采用百合脱毒组培技术,可使得百合育苗周期从9年缩短至6年。”朱倩丽说,在百合产量提升上方面,相较常规种植的每亩1500斤,应用该技术后可达每亩3000斤,增产幅度在30%—50%。

优良品种的繁育大大缩短了兰州百合的生长时间,同时产量也将大大增加。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杨鹏飞说,亚盛集团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围绕育种、盐碱地治理、智慧农业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了学习就业实践、人才培养的良好机制。

“这次参展的收获远超预期,通过与西农大的深度接触,引进了一批农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储备了‘新鲜血液’。”杨鹏飞说,通过合作能够让企业精准对接专业人才,实现企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双赢。

稿件来源:杨凌发布 华商报记者 闫文青编辑

相关文章

  • 学生购票出行最新优惠来了!可享“折上折”→

    继学生可以在铁路12306专区办理预约购票之后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学生旅客购票出行优惠措施让众多学生党购票得到更多实惠↓↓↓学生购票出行5大优惠措施01学生优惠票可在每学年内随时使用学生旅客每学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4次单程优惠票可随时使用,不再局限于寒暑假。02优惠区间可根据家庭居住地至学

    2025-08-20 09:25:00
  • 水利部针对豫鄂渝川陕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据预报,8月9日至11日,四川、重庆、安徽、河南中部南部、湖北东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受其影响,长江上游干流及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中游支流汉江及鄂东四水,淮河上中游干流及南岸支流潢河、史灌河、淠河等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8月

    2025-08-09 14:58:00
  • 别开生面的科普体验——省科协科普大篷车驶入武警甘肃总队某部

    原标题:别开生面的科普体验——省科协科普大篷车驶入武警甘肃总队某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7月24日,几辆满载科技元素的科普大篷车驶入了武警甘肃总队某部驻地,这是省科协为部队官兵精心准备的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体验活动。活动邀请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高级工程师、兰州市“金城首席科普专家”罗新奎

    2025-07-28 09:12:00
  • 每日甘肃|最新放假通知,连休8天

    不少小伙伴在问下次长假在啥时候?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的下一轮节假日在两个多月后的国庆节和中秋节国庆节逢中秋节合并放假8天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周三)至8日(周三)放假调休,共8天9月28日(周日)10月11日(周六)上班来源:中国政府网、央视新闻责任编辑:曹旭

    2025-07-26 11:21:00
  • 170家欧资企业与江苏无锡高新区共成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本报记者 姚雪青6000平方米的智能生产车间里,塑料粒子原料通过中央供料系统管道,精准输送到自动化产线上。30多台注塑机一字排开,机械臂灵活地抓取、入模、脱模、检验,10秒钟就生产出4件新能源汽车电池单元注塑件。这是记者日前在高绿精密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以下

    2025-07-26 03:26: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