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肖暖暖 通讯员 刘跃中
夜晚,忙碌了一天的外卖小哥陈先生在智能充电柜更换电动车电池时,手机微信群里弹出一条消息:“明日,文教街道青年之家提供免费肩颈按摩和清凉茶,小哥们有需要的话可以来歇歇脚。” 这样的提醒,如今成了他和同行们奔波路上的“小确幸”。
在宁波这座 “甬爱之城”,新兴领域青年正以奔跑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如何让他们在穿梭街巷时不孤单,在打拼奋斗时心有依,在追逐梦想时路更宽?江北团区委用一场场精准服务、一个个暖心细节,给出了答案。
街头有个“歇脚地”,奔跑的青春能“喘口气”
新就业群体是新兴领域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穿梭于城市街巷,用汗水连接起千家万户。
近日,一场“清凉E夏”志愿服务活动在文教街道青年之家里进行。
来自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使用便携式设备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精准测量血压、血糖。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认真记录数据,并对异常指标及时给出建议。

通讯员供图
在康复理疗区,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为小哥们进行肩颈按摩,缓解他们长期骑行导致的肌肉劳损,还现场教学办公室拉伸操,指导小哥们利用工作间隙自我放松。

通讯员供图
养生茶饮区,枸杞银耳茶、人参柠檬茶散发着清香,医学营养专业学生讲解着“药食同源”原理,告诉小哥们如何通过饮食改善亚健康。
“平时一天跑几十单,吃饭不规律,肩颈早就‘锈’住了。今天按摩完轻松多了,这杯茶喝下去,感觉舒服多了。”外卖小哥张先生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
活动中,志愿者们还关注小哥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细致了解小哥们的压力源。
“说出来心里敞亮多了,原来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感觉。”快递小哥陈先生表示。
除了暑期专项服务,江北团区委还与区委社会工作部一起,以“甬爱E家”为核心阵地,整合8个街道(镇)青年之家资源,打造“15分钟服务圈”。各个青年之家统一配备饮水机、充电设备、应急药箱等基础物资,设置阅读角、临时休息区,日均服务新兴青年超400人次。
暑期推出的“清凉驿站”专项服务,在青年之家内提供冰镇饮品、防晒用品,累计服务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1万余人次。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更有底气在城市奋斗。
孩子笑了,打拼的爸妈才能 “放点心”
“孩子暑假没人管,工作时总惦记着,现在有了这么多有趣的活动,我们能安心打拼了。”暑期娃难带,一直是许多新兴领域青年面对的困难。在了解到这一困难后,江北团区委通过整合市区两级资源,打造出“家门口的青少年宫”“甬爱益行,童游江北”等品牌活动,为新兴领域青年子女编织起一张充满关爱的成长网。

通讯员供图
8月3日晚,江北青少年活动中心灯火通明,一场“后浪·青年之光科技讲堂”的航天科普公益研学活动在此热闹开展。100多名青少年中,有不少是快递员、网络主播、新兴产业从业者的孩子。
市青联委员郭皓以“解锁二十载中国探月密码”为题,用生动案例讲解中国探月工程的辉煌历程。

通讯员供图
活动中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四大科技互动区:显微镜下,陨石切片的“宇宙结晶”展现太空奥秘;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孩子们合力拉扯却“纹丝不动”,直观理解了太空舱密封技术;旋转的陀螺在“角动量实验”中稳如泰山,揭示火箭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望远镜前排起长队,大家争相学习观测天体运动......
“这是孩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航天科技,回家后一直说想当宇航员!”参与活动的家长王女士表示。

通讯员供图
这样的活动并非个例。依托“江北区青少年阳光联盟”,江北团区委在暑期专题推出“甬爱益行 童游江北”公益研学系列活动。
小候鸟们走进档案馆聆听历史之声,走进博物馆触摸文化脉络,在社区活动室参与心理教育沉浸式体验等诸多活动已陆续开展。
截至目前,已开展研学活动近20场,吸引700多名青少年参与。“家门口的青少年宫”更是把课送进压赛堰等社区,让孩子不用奔波就能享受优质资源,专业老师和志愿者全程陪伴,既解决了新兴领域青年“看护难”的问题,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与梦想的种子。
有个平台能“发光”,普通青年也能成“主角”
赋能新兴领域青年,不仅要解决后顾之忧,更要为他们搭建成长与展示的平台。

通讯员供图
在近期开班的第二期青年夜校中,区内各个学习场地,都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慈城镇的木工坊灯火通明,二十余名青年正围着工作台打磨木料,授课老师是00后“岭川木艺”品牌创始人金潇川;安山村“馒有趣”青春小店的操作间飘出麦香,学员们跟着店主学习揉面技巧......
“唱歌要用到胸腔共鸣,像这样……”在江北青少年活动中心,独立音乐人丁璐宁正手把手指导学员。

通讯员供图
这些都是江北青年夜校的生动场景。
两年来,江北团区委坚持聘任独立音乐人、农创客、青春小店主理人等新兴青年担任夜校老师,将青年夜校开进创业工坊、开进青年小店、开进非遗展馆、开进社会组织,将青年夜校办成技能提升的“充电站”、资源对接的“连心桥”,不仅为学员提供技能学习机会,也切实为新兴青年增加收入、扩大影响。
同样在夜晚,网络青年主播蒋珍芬正在“团聚青春直播地”的直播间里介绍江北的文创产品。

通讯员供图
现在镜头前的她从容自信。就在半年前,她还因缺乏专业技巧屡屡碰壁。“团区委组织的直播培训太及时了,从话术技巧到选品逻辑,再到手把手教学镜头感,现在我的粉丝量翻了三倍!”
小蒋的成长,得益于江北团区委联合宁波前洋直播中心推出的“团聚成长营”。训练营邀请电商专家、头部主播授课,提供免费直播场地,通过官媒平台推广优秀主播,让青年主播们得以快速成长。

通讯员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团区委还定期举办“新兴青年就业创业分享会”,听取他们的发展诉求,向区内各个部门链接政策、资金、导师等资源,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从青年之家的一杯清凉茶,到孩子们心中的航天梦,再到夜校课堂学员们制作的一张小木凳,江北团区委的服务像串珠子,把新兴青年的日常串成了温暖的项链。
“青年人才不仅需要成长的舞台,还需要展示的舞台。团委通过与新闻媒体联动,开设‘青风吹北岸’专栏,报道区内的优秀青年人才,给青年人才提供展示的舞台。”江北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江北团区委未来将继续聚焦新兴领域青年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边界,让更多新兴青年在江北找到归属感、实现新成长,共同书写“青春建功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