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自行滥用抗生素,沈阳23岁小伙肛周脓肿“治”出“超级细菌”!医生紧急提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5:31:00    

肛门长了小硬结

自诊为“上火”

消炎药用上,病情反反复复

“上火”没治好

还感染了超级细菌……


近日,沈阳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三病区接诊了一位23岁的年轻患者。起初,他只是觉得肛门周围有个小硬结,有点红肿疼痛,但碍于面子,又自认为是“上火”或者“小毛病”,就没太在意,更不愿及时就医。于是,他自行去药店买了些“消炎药”,开始长期服用。


起初,他似乎感觉症状有所缓解,疼痛减轻了,便以为起了效果。谁知几天后,肿胀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范围越来越大,疼痛加剧,甚至开始发热。他继续加倍吃药,却无济于事。直到局部皮肤红肿破溃,流出脓液,他才意识到情况严重,终于来到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他被确诊为“肛周脓肿”,需立即手术切开引流。令人揪心的是,术后脓液培养结果显示,他感染的是一种多重耐药菌——普通抗生素根本无法起效。原来,正是他之前长期不规范服用的抗生素,导致了多种耐药菌的产生……


随后医生对于这个病人严格执行了隔离与院感防控措施,避免交叉传播;精准选用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对局部感染灶及时清创引流,使患者得到了及时、规范的救治。

抗生素滥用导致菌群失衡

易使感染恶化

沈阳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三病区何磊医生介绍,患者在未明确致病菌类型、药敏结果的情况下,自行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肛周脓肿,这种行为不仅无法精准杀灭病原体,反而破坏了肛周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导致敏感菌被抑制,耐药菌在药物筛选压力下大量繁殖。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耐药基因传递,逐步演变为多重耐药菌,最终使感染恶化。

肛周脓肿属于深部组织感染,局部易形成缺氧、坏死的微环境,为耐药菌的生存和繁殖提供温床。患者因前期依赖抗生素而延误手术治疗,导致感染灶持续存在,进而增加了耐药菌定植的风险。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削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了自身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抗生素非“万能药”

用药需要遵医嘱

基于病例的用药警示,以本病例为鉴,何磊强调,抗生素非“万能药”,普通公众切勿因畏惧手术或追求“快速见效”而自行使用抗生素,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由医生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应按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针对严重感染或耐药菌,需在药敏指导下联合用药。

此外,加强感染防控措施,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出现感染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购药。医疗机构对疑似或确诊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类患者集中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来源:沈阳晚报辽沈医声、指尖新闻、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禹哲

相关文章

  • 【专题】以精准药学为特色,探索驻科药师工作模式

    作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方式,驻科药师工作模式已经成为药学服务贴近临床、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举措。驻科药师工作模式的核心在于药学监护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对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苏大附一院)积极探索,建立了心脏大血管外科驻科模式和路径,在规范驻科药师工作内容的同时,与医护协作共同改善合理用药指标

    2025-08-28 20:32:00
  • 自行滥用抗生素,沈阳23岁小伙肛周脓肿“治”出“超级细菌”!医生紧急提醒

    肛门长了小硬结自诊为“上火”消炎药用上,病情反反复复“上火”没治好还感染了超级细菌……近日,沈阳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三病区接诊了一位23岁的年轻患者。起初,他只是觉得肛门周围有个小硬结,有点红肿疼痛,但碍于面子,又自认为是“上火”或者“小毛病”,就没太在意,更不愿及时就医。于是,他自行去药店买了些“消

    2025-08-27 15:31:00
  • 景区“限时拍照”可赞,但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更值得期待丨时评

    暑期旅游旺季,各景区热门打卡点排队拍照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在一些人气高的打卡地排队拍照,少则等待半小时,多则两三小时,有不少游客反映,这让原本轻松愉快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为此,一些景区推出了限时拍照措施。有的限30秒,有的限1分钟,有的限5分钟。这些措施也引发了广泛热议,支持者称限时拍照可提升打卡点流

    2025-08-25 16:45:00
  • 西藏军区总医院传来好消息!

    在海拔3650米的雪域高原,西藏军区总医院的医生们以6小时精细操作,为一位60岁的患者切除了10厘米长的巨大脑瘤。这台罕见的、手术风险极高的神经外科手术,不仅让患者重获新生,更彰显着医者的仁心担当。据了解,这位60岁的患者被脑瘤折磨7年,近期病情恶化,连续7日无法下床活动。检查显示,颅内肿瘤达10×

    2025-08-14 15:48:00
  • 妙想照进现实!中国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人类大脑,科学研究的最大奥秘之一。脑机接口,人脑对外的“通信通道”,借此可用“意念”与外界交流互动。2月14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活动现场展示的脑机接口智能装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昔日的科幻场景,如今呼之欲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2025-08-10 10:33: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