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视觉中国/图
2025年5月20日,小马智行(NASDAQ: PONY)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季度成绩单,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拉动其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
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广州,由前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彭军与前百度无人驾驶事业部技术委员会主席楼天城共同创办,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
2025年一季度,小马智行实现总营收1398万美元,同比增长11.6%;Robotaxi业务营收173万美元,同比增长200%。其中,乘客车费收入同比暴增800%。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创始人、CEO彭军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这标志着小马智行已为商业化部署做好充分准备。2025将是小马智行的扩张之年。
自动驾驶成本降低
过去几年,小马智行的收入基本由Robotruck(自动驾驶货运服务)和技术授权与应用项目构成,目前这一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2025年一季度,Robotruck依旧是营收大头,占比超过55%,但其增长趋势有放缓迹象,4.2%的同比增幅主要来自新增客户订单。
小马智行的Robotruck业务在2021年投入商用,并已获得北京和广州的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许可。
截至2025年4月10日,小马智行Robotruck车队规模超过190台,涵盖L2++智能卡车与L4级无人驾驶卡车,累计运营里程5700万公里,完成货运量超过9.26亿吨,运营网络覆盖全国主要交通干线。
自动驾驶分为L0至L5共六级,L2需驾驶员随时接管,仅辅助控制部分驾驶任务;L4为“高度自动驾驶”,可在特定场景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无需人类干预。
在商业化方面,小马智行一方面与整车厂合作,如和三一重工联合研发L4量产重卡,另一方面通过与物流平台绑定,收取运力服务费用。其与中国外运合资成立的青骓物流公司(小马智行控股)已部署超过160台Robotruck,在京津冀等地获得跨省运营与收费许可。
相比之下,Robotaxi业务则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动能,营收翻了两倍,占总营收比例超过12%;Robotaxi的注册用户环比增长超过20%,车费收入的爆发标志着C端市场开始贡献真实现金流。
彭军在电话会上介绍,小马智行Robotaxi目前在北京、深圳、上海实行商业化运营的区域总面积超过两千平方公里,约为旧金山城市面积的20倍,且广泛覆盖了一些高价值交通枢纽,如中央商务区、机场和高铁站。2025年的目标是将Robotaxi车队规模扩充至1000辆。
一位小马智行内部人士曾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其自研计算单元方案本就因技术迭代持续降本,L2级辅助驾驶的普及加速,带动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成本走低。车队规模上到千台后,公司与主机厂议价能力更强,整车成本会再降一个台阶。
技术升级也进一步带动降本增效。
2025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小马智行推出了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该方案搭载于丰田铂智4X、广汽埃安霸王龙和极狐阿尔法T5上,成为小马智行新一代Robotaxi车型,预计从2025年中期进入大规模量产。
小马智行介绍,第七代自动驾驶套件的物料成本相较上一代下降了70%。而在运营侧,已将远程安全员和Robotaxi的配比提高到1:20,而2024年同期为1:3,商业保险费用也降至传统出租车的一半。
技术之外,监管与市场环境也在调整。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车企“智驾”宣传的规范趋严。小马智行将此视为L4路径企业的一次利好,希望借此机会,让公众更加明确区分L2与L4之间的能力鸿沟,并重塑行业认知。
不过,小马智行仍处于亏损状态,本季度净亏损374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扩大近80%。
CFO王浩钧在电话会上解释称,亏损扩大主要由于IPO后股权激励支出增加,以及在研发和车队扩张方面的持续投入。
截至一季度末,小马智行包括现金、短期投资等在内的总资金储备为7.38亿美元。他表示,尽管投入密集,但公司资金储备“足以支撑未来发展所需,并将继续探索融资机会以保持长期投入能力”。
一线城市盈利可期
“(小马智行)的增长反映出Robotaxi的商业闭环不再是空中楼阁。”辰韬资本投资总监张嘉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Robotaxi的先行者有望在此万亿赛道率先受益。
辰韬资本于2014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新兴大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机构。
在国内L4自动驾驶赛道上,小马智行、文远知行(NASDAQ: WRD)与百度集团(09888.HK)旗下的萝卜快跑三足鼎立。2025年一季度,三家公司均在Robotaxi板块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文远知行总部同位于广州,其Robotaxi业务营收达220万美元,贡献了22.3%的营收,同比提升10.4%。百度虽然没有单独披露该业务营收,但一季度萝卜快跑订单超140万,同比增长75%。
三家公司均在国内重点城市有所布局,运营侧重点逐步分化。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小马智行主要关注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且获取牌照的进度最快;文远知行着力北京和广州,同时向无人驾驶小巴等其他类别拓展;萝卜快跑背靠百度持续扩城,并开始在香港载客试运营,目前车辆运营规模最大。
2024年,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先后登陆纳斯达克,争夺Robotaxi第一股,这两家规模、业务均相近的公司在出海和平台化路径上依然你追我赶。
虽然两家企业均有自己的Robotaxi,但都期望从外部获得现成流量。2025年4月、5月,腾讯云先后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达成战略合作,探索未来在微信、腾讯地图等应用接入“出行服务”。
5月6日,两家公司均宣布了与Uber(优步)的战略合作,双方都会将其Robotaxi服务接入Uber平台。小马智行初期先聚焦中东市场,文远知行除了中东,还将在未来5年内在全球新增15城。此前,文远知行已和Uber先后在阿布扎比和迪拜市场达成合作。
高盛5月初发布研报称,将Robotaxi整合到传统打车平台中将有效推动前者普及。尽管Robotaxi供应商通常需要将收入的10%分佣给大平台,但从零开始获取用户的成本可能会更高。
此外,Uber将在6个月内向文远知行追加1亿美元股权投资,这也将成为Uber迄今为止对非关联自动驾驶公司的最大一笔投资。
不过,文远知行也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一季度的净亏损为约5310万美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17.7%。
距离Robotaxi盈利还有多远?
张嘉祺解释,Robotaxi的商业闭环,一方面需要规模,即在实现单车UE(单位经济效益)转正后,Robotaxi运营公司增加车辆部署,这需要硬件降本、自动驾驶技术精进、运营配套进一步完善等。
另一方面,需要牌照层面的放开,政府持续大力支持汽车智能网联技术、进一步验证Robotaxi安全性和效率、Robotaxi与在地服务商达成更紧密合作等。
“Robotaxi在一线城市的商业闭环时间点,我们判断有望在未来2-3年内出现。”
高盛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据其估算,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增长得益于硬件和算法成本的降低,以及车队运营成本的下降。预计到2026年初,中国一线城市的Robotaxi可实现正毛利率。对于二线和其他城市,将延后至2031年和2034年。
南方周末记者 施璇
责编 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