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闪电评论 | 以牡丹为媒,共同讲好黄河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58:00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黄河文化、牡丹文化国际影响力,助力国际传播强省建设,4月9日至10日,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在菏泽召开。以黄河为脉、以花为媒,本次研讨会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讲好黄河故事找到支点和突破口。

牡丹架起一座沟通之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当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青年,共同驻足在一株绽放的菏泽牡丹前,为之惊叹,牡丹便为人们的交流沟通埋下“种子”。过去国际传播的一个痼疾是叙事过于宏大、话语过于陈旧,“牡丹”则帮助黄河文化以一种更加年轻态、多样化、场景化的方式“走出去”。无论是组织“花开全球”携手共创工笔牡丹画体验活动,还是在保加利亚索非 亚、巴西圣保罗市组织举办主题展示活动,在两地高校、 文化场馆展示牡丹绘画、书法、剪纸、图片等作品。这些活动都表明了牡丹是一个小切口,却隐藏着文化“走出去”的无限可能。

牡丹架起一座文化之桥。菏泽牡丹,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黄河农耕文明为牡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将牡丹作为黄河文化走出去的一个支点,有双重价值。其一,牡丹本身便历史悠久,人们有动力去了解牡丹的文化内涵、历史脉络;其二,了解牡丹花的历史,也是了解黄河水脉的契机与窗口,两者共融共生。为此山东通过举办各种牡丹节会,发展牡丹文创,《花开盛世》《锦绣春光》《冠艳群芳》等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先后亮相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彰显了菏泽牡丹的“国际范”。

牡丹架起一座机会之桥。透过牡丹这一具象元素,人们能够瞥见奋进的中国形象,这朵“富贵花”如今俨然成为了“富民花”:菏泽立足牡丹特色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拉长价值链,带动牡丹产业从种植、种苗、切花、观赏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工艺美术、旅游观光等九大领域延伸,不断放大富民效应。目前菏泽已开发出11大类260余种产品。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带动就业近50万人,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里,“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和黄河故事逐渐立体起来。

从历史深处走来,在齐鲁大地上历久弥新、肆意绽放的牡丹花,是山东向全世界递出的一张闪亮名片。相信通过持续挖掘牡丹文化、黄河文化,推动两者相互赋能,一定能为“讲好黄河故事”注入澎湃动能,写就美美与共的国际传播新篇章。(文/陈自强)

相关文章

  • 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生态文化扎根

    【光明论坛】 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正式出版,为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其中,多个篇章专门论述了生态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2025-08-15 05:00:00
  • 2025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西岸·第五天精彩继续~

    2025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西岸活动已经第5天啦~8月13日精彩继续就在滇池西岸PARK~今天(8月13日)精彩活动抢先看:咖啡飘香,活动纷呈!今天继续来滇池西岸PARK~我们不见不散!速来打卡这场夏日最IN的咖啡文化狂欢!来源:西山区融媒体中心、昆明西山发布责编:杨芮编审:李雪终审:周健军

    2025-08-13 11:41:00
  • 同仁举办热贡六月会首届展演活动

    青羚网讯(记者 栾雨嘉 芈峤) 8月8日,以“非遗传承·赓续文脉”为主题的同仁市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六月会首届展演活动在黄南藏族自治州体育场举办。展演中,各队伍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依次登台,以豪迈奔放的舞姿、铿锵有力的鼓点和虔诚庄重的仪式,生动诠释了热贡六月会的独特魅力,为现场观众呈

    2025-08-10 10:33:00
  • 探索吕梁市文旅演艺产业发展之路

    在文化强市建设的征程中,我市大力打造百里黄河文化旅游带,积极塑造文旅新名片,文化产业尤其是演艺产业获得显著进步,但对照文化强市目标,还需下更大功夫。当前,我市文旅演艺产业面临一定挑战。我们需多管齐下,推动文旅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加大政策扶持,扩大鼓励政策覆盖面,增加演出场次惠民补

    2025-08-10 10:05:00
  • 诗当下 行远方 | 一堂写给故乡的情书:为孩子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

    【来源:兰溪文旅】-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为孩子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当为期两周的夏日课程落幕,兰溪市文化馆的且停亭艺术自习室里,孩子们举着结业证书的照片定格成最动人的画面——这场以“故乡认知”为底色的教育实践,用非遗为笔、乡情为墨,在25名青少年心中绘就了一幅文化认同的地图。活动以“城市探索+融合表达”

    2025-08-08 21:38: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