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正义必胜》总撰稿朱海:用故事、用人物、用真实情感说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00:3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今晚,“正义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持续刷屏朋友圈。晚会播出后,“文艺晚会真的好震撼”“九三晚会这束光”等多个词条登上热搜榜,不少网友评价:“很感人很震撼,看得人热泪盈眶。”“白天阅兵震撼,晚上晚会感人,主创非常用心。”

这场晚会何以如此打动人心?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创作理念与情感逻辑?潮新闻记者专访了晚会总撰稿人,杭州籍著名策划人、诗人、作家朱海,听他讲述了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的创作幕后。

杭州籍著名策划人、诗人、作家朱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比起抽象和概念化的呈现,在舞台上,我们该如何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艺术化、情境化地呈现?如何让今天的年轻人更有代入感,更有共鸣?在这样的思考下,我们采取戏剧的方式,描述性地重现了历史情境,将历史人物的经历、故事、细节贯穿其中。呈现出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中,被凌辱的、不屈的、抗争的英雄们和一个家庭、一个族群、一个民族不同角度的塑造与表达。”朱海说。

在晚会当中,舞蹈《殇》成为许多观众泪目的焦点。这段讲述南京大屠杀的舞蹈,没有一句台词,却凭借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将战争的残酷与个体的苦难刻画得淋漓尽致。

朱海透露,这段舞蹈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让世界都能看懂”。“如果我们不表现苦难,历史会失言,会熄灯,我们必须要让一代又一代人的记住。我们希望通过舞蹈这种国际化的语言,传递出战争的创伤与民族的悲痛。”朱海表示,这段舞蹈并非虚构,而是基于真实历史背景和人物进行艺术提炼的结果。“殇,既是国殇,也是家殇,更是刻在一个小女孩心中的永远的伤。”

在晚会的结尾,《如你所愿》采用“跨时空对话”的方式,让大屠杀中因被哥哥保护而活下来的妹妹与哥哥隔空对话,也让历史中的人物与今天的观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朱海解释说:“当年他们是救亡的一代,我们是复兴的一代。80年的时空跨度,救亡与复兴在舞台上对话,这正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精神脉络。”

图源:央视新闻

这种以个体命运折射大历史的手法,使得晚会不再是冰冷的历史复述,而是充满温度的情感叙事。在朱海看来,他们都是大时代的聚光灯下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中华儿女。

情境诗朗诵《这束光》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演员罗晋、刘昊然、吴越、胡先煦身形笔挺,以窑洞为背景,朗诵一系列充满力量的诗句。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诗句并非新创,而是全部来自80年前真实存在的诗歌作品。

朱海透露,创作团队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从延安诗人柯仲平、丁玲、田间等人的作品中精选而出。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诗歌创作相当活跃。“我们一句都没有改,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舞台上。”他说,“这是一种致敬,是对抗战文艺先驱们最真诚的礼赞。”

“中国青年,你为什么热爱延安?”“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这些振奋人心的话语,都是当年延安诗人真实写下的文字,它们或许曾在窑洞诗会上被人吟诵过。朱海表示,这些诗歌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充满力量、毫不违和。“文学的力量是跨越时代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重新擦亮,让它再次发光,致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文艺先驱们。”

来源:央视新闻

与传统的晚会不同,文艺晚会《正义必胜》采用了“情景史诗剧”的结构,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综合运用舞台表演、多媒体、沉浸式音效等多种表现手段,构建出一个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具现代审美体验的舞台世界。

朱海表示,这是对传统晚会模式的一次“打破”。“我们不再是以事件为主线,而是以人物和情感为核心。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被推至背景,这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命运。”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样一个宏大题材的晚会,背后是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创作团队。朱海作为总撰稿,带领着池俊、徐珺蕊、许诺等年轻创作者共同完成了文本创作。“我要推他们上去,让他们多写、多磨、多试错。”他说,“任何事业都需要后浪推前浪,文艺创作更是如此。强国路上、复兴伟业,不可能停止在一代人的脚步上。它必须是一代接一代,薪火相传的事业。”

《正义必胜》不仅是一场文艺晚会,更是一次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召唤。朱海总结道:“我们没有一句说教,没有一句空话,全部用故事、用人物、用真实的情感说话。”

晚会的最终落点,是三句话:“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三句话不仅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也是整台晚会的灵魂所在。朱海说:“我们要让观众记住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历史背后的精神——那种在苦难中依然相信光明、在绝境中依然选择坚持的力量。”

而这,或许正是《正义必胜》能够打动无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深层原因——它不仅回顾历史,更照亮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宣言响亮 使命在肩

    核导弹第一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摄各界代表在纪念大会现场观礼。新华社记者 杨磊摄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大会盛况令知识界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回望那段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为

    2025-09-04 06:21:00
  • 《正义必胜》总撰稿朱海:用故事、用人物、用真实情感说话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今晚,“正义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持续刷屏朋友圈。晚会播出后,“文艺晚会真的好震撼”“九三晚会这束光”等多个词条登上热搜榜,不少网友评价:“很感人很震撼,看得人热泪盈眶。”“白天阅兵震撼,晚上晚会感人,主创非常用心。”这场晚会何

    2025-09-04 00:33:00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融入开学第一课 红色开学季激荡爱国情

    福州四中光明校区(小学部)开学典礼。九月榕城,秋光为序。福州各中小学校园迎来新学年。与往年不同,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走过时光卷轴,重走“长征路”,写下对祖国的祝福……福州各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开学第一课,将历史记忆、家国情怀与成长乐趣巧妙融合。一抹庄

    2025-09-02 10:48:00
  • 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 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咸安区高桥镇澄水洞村,地处鄂东南,背靠群山,满目苍翠,民风淳朴,是一座美丽的乡村。然而,在86年前,日本侵略者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夺走了112位村民的生命,焚毁了420栋房屋,9个自然村成为废墟,388人成为难民,无家可归。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咸安“三·一八”惨案。史料记载,19

    2025-08-28 09:46:00
  • 我国天然气提氦技术取得新突破:产出99.99997%超高纯氦气

    快科技8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瑞冷电”)自主研发的“低温精制及脱氖装置”日前在陕西延安天然气提氦项目现场成功完成工程验收。该装置产出氦气纯度高达99.99997%(6N9级),氖气杂质含量低于0.3ppm。作为国内首套从天然气中提取达到6N9级超纯氦气的装置

    2025-08-19 10:29: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