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常会直通车|强化绿色底色!国常会部署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有何深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8:03:00    

据新华社消息,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会议指出,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

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要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优化相关政策,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更好支持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2025年4月15日拍摄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三一重机生产基地外景。新华社发

绿色低碳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去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提出十余项具体要求。

《指导意见》要求,到2030年,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鼓励绿色工厂进一步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创建“零碳”工厂。到203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凸显,绿色发展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列入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4月21日,工作人员在中科星云智造基地作业。新华社发

“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通过绿色化改造,可直接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缓解大气、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同时规避欧盟碳边境税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维护产业链安全。

从更长远的意义来看,盘和林认为,绿色技术革命正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新能源汽车、光伏、氢能等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新赛道,通过绿色低碳转型,可推动制造业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催生碳捕、能源管理等新兴业态,形成万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认为,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绿色转型,有利于推动节能降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绿色发展导向,有利于引导设备更新投资,为短期经济提供支撑。

4月2日,在位于山东省胶州市九龙街道的上海电气上合风电装备产业园,工作人员在组装风电机。新华社发

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上升到16.3%、34.6%,比上年分别提高0.6和1.0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加快0.8个百分点。

盘和林认为,从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来看,是要通过系统推进、精准施策,构建“技术-产业-政策”三位一体的绿色转型框架。

其一,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将成为“双碳”目标新路径。会议强调共性技术攻关,直击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完善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缩短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其二,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绿色产业实现“双轮驱动”。 对传统产业是通过设备更新实现“凤凰涅槃”。对新兴产业则明确“高起点”要求,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覆辙。

其三,“软硬结合”构建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是“硬件”支撑,未来需加快制定重点行业能效标杆值、绿色产品认证规则,建立碳足迹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优化政策则是“软件”保障,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更好支持和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未来可能还将继续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工具。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相关文章

  • 呼和浩特:打造“东西协作+本土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首府呼和浩特正以令人瞩目的姿态,悄然蜕变为区域科创高地,随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大技术转移呼和浩特分中心相继落地,与内蒙古工业大学携手,共同构建起“东西协作+本土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矩阵,成为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引擎。作为连接上海与内蒙古的重要纽

    2025-07-05 07:57:00
  • 惠州技能人才总量达108万 其中高技能占36.85%

      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百万,怎样培养、发展好人才,形成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近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技能人才工作情况的报告。记者了解到,我市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完善,已形成金字塔型人才结构,接下来将健全高技能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25-07-03 09:32:00
  • 全国首个化妆品产业海关支持措施落地上海“东方美谷”

    6月30日,在首届中国化妆品品牌发展大会上,海关支持上海“东方美谷”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一条措施正式对外发布。相关措施专门针对化妆品产业发展,旨在进一步扩大化妆品产业规模,助力化妆品国货品牌发展壮大。据介绍,支持措施共11条,主要涉及3方面内容:一是优化检验流程。基于地方政府“白名单”精准施策,对

    2025-07-01 16:22:00
  • 海军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黎云)近日,海军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安全返回母港。 在这次远海实战化训练中,两支航母编队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体系练兵,前出西太平洋海域,联动相关军兵种兵力,组织互为条件、互为对手的实战对抗,完成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对空防御和舰载机跨昼夜

    2025-06-30 17:41:00
  •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7% 连续2个月上升

    北京商报讯(记者 金朝力 实习记者 芦春阳)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6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来看,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景气面有所扩大。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7%,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

    2025-06-30 16:33: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