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安清凉寺位于终南山脚下清凉山凤栖塬畔,始建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古刹。这座寺庙曾经历了多次修葺和扩建,在唐时更成为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弘化的重要道场。在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僧法演法师主持下,清凉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和扩建,并且得到了金世宗赐额“清凉院”。之后在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再度修葺,使得清凉寺更加宏伟壮观。而在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智朗法师住锡清凉寺并制“古清凉寺”青石门额(此门额现存寺内)。

据记载,在1944年,长安县志《地基图》中记载清凉寺面积为八十余亩。而在1950年,清凉寺内出土的隋代(公元前619年)弥勒玉佛,像高近两米,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成为了清凉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放前后,显良法师、普照法师、广禅法师等在此驻锡。而到了1996年,落实宗教政策后,清凉寺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修复后的清凉寺采用了仿唐式古建筑风格。它按功能分为礼佛区和僧众修学区两个区域。礼佛接引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山门殿、以及阅览室、抄经室、音像室、禅坐室、客堂、厢房等。这些殿堂宏伟庄严,佛像金碧辉煌,供信众香客观礼朝拜,体验佛法的精髓所在。而僧众修学区则是清凉寺尼众净苑,包括法堂藏经楼、清凉讲堂、五观堂、教学楼、僧寮等。讲堂和教学楼宽敞明亮,设施完备;僧寮洁净雅致,可供二百余位僧众栖止修学。这里不仅是一个修行的场所,也是一个心灵净化的圣地。

除了注重道风建设和僧才培养以外,清凉寺还积极开展法事活动和领众共修。清凉寺的修学宗旨为“戒轨正行、教观破惑、净土为归”,强调了持戒、学佛的重要性。在这里,僧人们以身作则、慈悲济世,不仅为信众提供精神上的慰藉与指引,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因此,清凉寺已成为信众、游人调节身心、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
总之,西安长安清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古刹,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扩建后,现在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宗教意义的活动场所和精神家园。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历史的沉淀,也可以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