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经考试录取者誉为“金榜题名”,把考试中淘汰者称为“名落孙山”。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金榜”是指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金榜题名”原指殿试录取。据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崔绍的人,在病中做了一个梦,梦到他进了阴司,看见那里有金、银、铁三种榜。金榜名列将相,其次是银榜,州县官都在铁榜上。旧时明间流传四句夸人得意的诗:“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名落孙山”的来历,见宋·范公称<过庭录>所载,吴人孙山是个滑稽才子,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乡邻托他带自己的儿子一道赴考。结果孙山名列榜末,也就是考了个倒数第一名,他便提前回家了。乡邻问他儿子考试的情况如何,孙山答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说,我孙山名落最后,你儿子还在我后头呢!此后人们就把考试不中的称为“名落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