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想要去一个地方之前,我必然是要对它有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就如这次的白草畔之行,我先是从网上知道了有这么一个景区的存在,这个景区因为地处偏远,人们大多是慕名而去,想必人流量不会很大。我厌倦大批的人群趁着长假聚在一起而游,乌央乌央,黑压压的人流,那里还有什么风景可看,破坏了人的心情不说,也辜负了这大好韶华。我是宁愿跑的远一点,让心情清净一点,所以,我选择了这白草畔自然风景区。
白草畔距离北京市区有一百多公里,地处北京房山区的霞云岭,据说风景幽美,是值得去看的。

我们上午10点从家出发,出发的晚了一些,女儿慢慢吞吞,我只是告诉她去爬山,至于爬那座山,她不知详情,另一方面,我这个人做事向来随性而为,因为路途很远,我自己心里都没有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开到目的地,所以,即使我认定了要去一个地方,我也是边走边看,能到就到,不能到就改变行程,女儿只管跟着我走就是了,但是走着走着,出了市区,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远山层峦,人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了。
在去白草畔自然风景区的途中,能看到很多挂满红柿子的柿子树,非常养眼,它给我带来了欣喜,仿佛我心中最满足的风景不是云雾缭绕的山峦,而是这结满果实的柿子树了,玲珑剔透的小柿子多么可爱,多么喜人!

距离目的地虽然还有很远的路程,我还是有那么一两次把车停下来去拍那柿子树,拍出的效果都不理想,拍不出它那种红艳。
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我都开始抱怨路程的遥远了,嘴里说着怎么这么远呢,险些走错了上山的路,幸而有导航,我又从错误的道路上回到了开往白草畔的山路。
快要接近目的地的时候,途中有一段山路颇为难走,它是用石板铺成的,越开上去越高,这让产生了恐惧之感,若不是导航提示我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我很可能就要打退堂鼓了,好在这导航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终于把车开到了白草畔风景区。
走下车来,我便感到了车外面的低温天气,我绝没有想到此时的白草畔是如此的寒冷,虽然提前做了准备,带了羽绒服来,但女儿只穿了一件棉马甲,我让她带件羽绒服,说山上会冷,她执意不带,现在只能租件棉大衣给她御寒了。
白草畔自然风景区海拔2000多米,是京西第三大高峰,鉴于它的高度,旅客大多是要坐观光车上山游览,当我们一行人买了门票,坐上了观光车,由着掌舵司机师傅拉着我们上山之际,我们抱怨的就不仅仅是这低温的严寒天气了,我们被山上的迷人景色给震住了,不由得发出惊叹和欢呼。山上真美,云雾缭绕,如同仙境,越往上走,景色愈是壮观,而我的恐高症却愈演愈烈了,司机师傅车开的很快,刺骨的山风嗖嗖的吹过我的脸面,冷极了,为了拍照,我的手也冻僵了,我只希望司机师傅尽快开到目的地,因为紧张和恐惧我怕是要崩溃了。
观光车终于到达了它的终点,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再步行一段山路就到山顶了,我们全体游客下了车,沿着一条木质的栈道向山顶爬去。

下了观光车我感觉我整个的人都快变成冰人了,我又冷又饿,瑟瑟发抖,精神恍惚,我疾速的往山顶跑,我往山顶跑并不是因为山顶有最美的风景,而是司机师傅告诉我们上面有饭店,可供用餐,此时的我急需补充食物和一碗热汤。
到了山顶,再美的景致也吸引不了我的目光了,我第一时间带着女儿大步进入了一家饭店,问老板,有热汤吗?
两个馒头,一碗热汤,我算是渐渐缓过来了。
我有点不想走出饭店的大门了,最美的风景我们在途中都已尽收眼底了,外面那么冷,实在再没有在山顶待下去的必要。
每个到达山顶的旅客都和我有着相同的想法,他们到达山顶也是疾速的进了饭店,然后缓了缓神,就急不可耐的要坐观光车下山了。
那拍照留念的,也是草草的拍了几张收场了。

下山的感觉和上山的感觉完全不同,要说上山是欢呼和惊喜,而下山则显得有点缓慢和平静了,我的心里甚是惊奇刚才那么美的山景怎么都消失不见了,甚至有的旅客抱怨司机师傅开车开的慢,下山的路变得有点长了。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相同的地方,而在上山和下山的途中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两种景致,差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