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浑源是大同市的下属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浑源在秦代始置县,称为崞县,至唐时始称浑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金代至明清均称浑源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浑源县
浑源县历史悠久,境内有不少名胜古迹,其中最集中的地方是在恒山。

北岳恒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记
恒山又称北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恒宗”二字为明成化年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字高13米,宽6米。

康熙御赐书写的“北岳”碑庭


恒山十八景第一景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建成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后期,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是一个故事很多又有争议的地方,它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历代王朝祭祀的对象。而之所以有争议,一是因为恒山与祭祀它的场所分离两地,恒山在山西浑源,而祭祀恒山的北岳庙长期以来一直在河北曲阳,直到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才改在浑源祭祀北岳,于是在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北岳庙。二是对于历史上发生的与恒山关联的一些人和事,出现了不同的解读。

河北曲阳北岳庙
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北岳庙》诗: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当时的北岳庙在今河北曲阳,但诗中所颂扬的却是恒山。

恒山庙
恒山庙,北岳庙之首,据旧志记载,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万历六年(1578年)修葺,据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真武庙

真武庙山门

真武庙玄武大帝殿

玄武大帝像
恒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北岳庙,这里有藏经楼、更衣楼、钟鼓楼、青龙殿、白虎观、崇灵门、二郎庙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恒宗殿。恒宗殿是北岳恒山的主庙,又叫贞元殿、元灵宫、朝殿,是北岳大帝的供所。




贞元殿,即恒宗殿

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道观

白虎观

张果老倒骑驴雕塑
果老仙迹(果老岭)为恒山十八景之一,位于悬根松北的登山途中,石径上陷有行行小圆坑,形似驴蹄印,据说是张果老在恒山修仙时倒跨驴留下的蹄印。

一位真道士

会仙府
会仙府,又名集仙阁,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广仙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炼。在四周悬崖上布满了宋、辽、金、元、明、清历代文人赞颂恒山雄姿的摩崖题刻。在众多的题刻中,“天地大观”、“壁立万仞”笔划如椽,字大过丈,为书法佳品,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远眺并不很险峻的恒山

近看便陡峭

上山缆车

恒山迎客松
最后,以较具准确性、权威性的《百度》百科中对“恒山”的解释对恒山作一较全面概括性介绍:
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 ,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是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大致西南-—东北走向延伸,东西长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宽80公里左右,最高峰为代县、应县边界处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
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自明代,被列为北岳,清初,北岳国家祭祀也逐渐由河北曲阳移至浑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