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民·健康新知|抗癌之战从“蒙眼格斗”升级为“精准狙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3:46:00    

4月15日至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近20年来,肿瘤治疗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发现就已经中晚期到早筛早诊,从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的分期分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精准医疗让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即使是以往束手无策的晚期患者,通过新手段也可能逐渐实现长期生存。

“中国智造”新药逐步实现带瘤生存

每年体检报告上“肺结节”的提示,让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肺癌威胁。作为全球癌症“头号杀手”,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106.06万例,死亡73.33万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达80%~85%。现有的PD-1/L1抑制剂单药疗效有限,联合化疗虽可将5年生存率提升至17%~30%,但是常伴随呕吐、脱发等诸多化疗相关副作用。如何为非小细胞肺癌这部分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助力于推动他们的长期生存?

上月,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发布重要研究成果,新型抗肿瘤药物依沃西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展现显著优势。这一科学发现将从临床上为驱动基因阴性、PD-L1阳性的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更优解,尤其适合追求长生存获益或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

周彩存教授团队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双抗药物,依沃西单抗的出现改写晚期肺癌治疗格局,研究团队正进一步探索依沃西单抗在泛瘤种治疗中的潜力,以及与其他疗法联用的可能性。

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不但疾病进展迅速、总生存率低,而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今年二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N01注射液(A140)上市,这款抗癌新药为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重要治疗突破。

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就像“加速油门”,一旦异常激活,就会驱动癌细胞疯狂增殖和转移。A140作为重组EGFR单抗,能精准结合EGFR受体,直接切断肿瘤生长的关键信号通路,相当于给癌细胞“踩急刹车”。随着A140的上市,更多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将获得精准治疗的机会,科学分型、精准匹配治疗方案,正成为延长生存的关键策略。

我国创新药正构建起精准抗癌矩阵,当这些具备“肿瘤GPS”定位功能的药物,与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方案相结合,或许就是实现“带瘤生存”的密码。

细胞免疫疗法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恶性肿瘤的特征不仅是恶性细胞的过度生长,而且是免疫应答的改变。“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近年来是研究大热,它是一种基于‘活’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

具体来说,就是从患者或者部分健康供者身上采集血液或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根据需要进行培养、基因编辑修饰、扩增等操作,然后重新输注至患者体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红霞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常见的细胞免疫治疗包括CAR-T、TCR-T、TIL、NK细胞治疗等。

你一定听说过治疗血液疾病的“王牌武器”CAR-T细胞疗法。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不同,实体肿瘤因肿瘤异质性、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等,在实体肿瘤领域进展相对慢于血液系统肿瘤,但也获得了初步临床效果。

CAR-T和TCR-T疗法都是通过在体外基因编辑修饰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并将其回输患者体内以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细胞治疗方式。区别在于,二者识别抗原(靶点)的机制不同。CAR-T识别的靶抗原是细胞表面蛋白,而TCR-T则能做到对 MHC分子呈递的细胞内抗原片段的靶向,靶点范围更广。

TIL是一群肿瘤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混合群体,具有特异性高、杀伤能力广、持续时间长、在肿瘤微环境中能够协同T细胞发挥抗肿瘤活性等特点。基于天然TIL细胞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已有临床研究开始探索基因修饰的TIL细胞治疗方案,以减少毒性并增强疗效。

NK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免疫监测功能,NK细胞一旦被激活,能够直接识别病毒感染细胞或者突变的恶性细胞表面的相应配体,清除和杀伤肿瘤细胞。NK细胞亦通过基因修饰技术表达NK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相应的配体进而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而且可增加能够促进NK细胞体内存活的元件,提高NK细胞在体内的存活时间,增强疗效。

除了已获批血液肿瘤治疗CAR-T细胞治疗产品外,像TIL细胞治疗和TCR-T细胞治疗在实体肿瘤治疗中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FDA于2024年2月批准了首款TIL细胞产品用于治疗免疫治疗进展后的恶性黑色素瘤治疗;2024年8月加速批准了靶向MEAG- A4的首款TCR-T细胞产品用于滑膜肉瘤的治疗。

目前,除了CAR-T细胞治疗产品,其他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正规医疗机构的临床试验项目获取,不过需要满足试验项目严格的入组和排除标准。

王红霞教授认为,细胞免疫疗法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除了在血液肿瘤领域中取得显著成效的CAR-T疗法,TIL疗法在黑色素瘤、胃癌、肾癌等实体瘤中初步验证了有效性。此外,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肝癌及软组织肿瘤的研究也取得进展。“随着技术迭代与联合策略的探索,细胞免疫疗法将覆盖更广泛的肿瘤类型,推动癌症治疗进入新纪元。”

相关文章

  • 28年,小伙腹部一道疤藏着生命约定

    28年前,8个月大的肝母细胞瘤患儿晓海(化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右半肝切除手术,获新生;28年后,已成长为阳光青年的他携家人冒台风赶赴上海,与主刀医生肖现民教授完成一场迟到的感恩之约。这场医患重逢不仅见证生命奇迹,更映照出儿童肿瘤诊疗的进步与医者仁心的传承。医患重逢近日,复旦儿科医院普外科诊

    2025-08-21 14:22:00
  • 西藏军区总医院传来好消息!

    在海拔3650米的雪域高原,西藏军区总医院的医生们以6小时精细操作,为一位60岁的患者切除了10厘米长的巨大脑瘤。这台罕见的、手术风险极高的神经外科手术,不仅让患者重获新生,更彰显着医者的仁心担当。据了解,这位60岁的患者被脑瘤折磨7年,近期病情恶化,连续7日无法下床活动。检查显示,颅内肿瘤达10×

    2025-08-14 15:48:00
  • 青海预警发布实现质效双提升

    8月11日,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获悉,青海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破解预警信息发布瓶颈过程中,以技术革新和机制优化为抓手,通过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推动发布效率与精准度实现跨越式提升,构建起“一键触发、全域覆盖、靶向推送”的高效响应体系。据了解,为提升发布效率,青海省防指采取多项硬核措施,构建全省“1+3+

    2025-08-12 09:28:00
  • 妙想照进现实!中国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人类大脑,科学研究的最大奥秘之一。脑机接口,人脑对外的“通信通道”,借此可用“意念”与外界交流互动。2月14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活动现场展示的脑机接口智能装备。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昔日的科幻场景,如今呼之欲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2025-08-10 10:33:00
  • 咸宁市首家心理专科医院试运营

    近日,走进位于咸安区公园道酒店旁的咸宁市阳明心理医院,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环境、崭新的医疗设施。医院五楼心理治疗室里,79岁的姚德才老人正在医生的陪伴下进行“音乐疗法”。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他从最初的难以入睡,到现在每晚仅醒来一次,睡眠障碍得到了显著改善。“医院从去年8月正式动工,今年4月底一期建

    2025-07-11 09:16: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