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们的1945|曹忠海:“地道就是‘地下长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6 07:16:00    

“转眼都80年了。”96岁的曹忠海老人聊起抗日战争,目光总会落在客厅一角装裱泛黄的一份《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布告》上。这份由父亲曹承宗签发的文件上,“民国三十四年四月一日”的墨痕依稀可辨。

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这份文件签发之际,敌后抗日根据地总后方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迎来胜利的曙光。

曹忠海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宋家庄村,父亲曹承宗1925年投身革命,1927年入党。“小说《红旗谱》中朱老忠的人物原型是宋洛曙,我父亲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曹忠海回忆说。1932年,曹承宗参与领导著名的高蠡暴动,暴动失败后,辗转开展地下工作。1936年的一天,曹承宗突然收到消息,国民党正对他进行抓捕。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曹承宗逃往西安,翌年春到达延安。

“父亲离家那年,我才这么高。”曹忠海抬手比画着8岁孩童的高度。在父亲离家的岁月里,两位兄长相继参军,曹忠海成了家中唯一的男丁,稚嫩的肩膀扛起照顾祖母、母亲和妹妹的重担,在乡亲们的接济下艰难成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冀中抗日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因腿脚利索,曹忠海被选为蠡县第一区的小通讯员,穿梭于各村落之间。“鬼子一个村建一个炮楼,但轻易不敢出来。”他回忆,村民们对日寇恨之入骨,曾有剃头匠将刮胡子的刀磨得飞快,趁落单的日军不备,一刀毙敌。民兵们不仅夜间“破袭”——割电线、砍电杆、破公路、断桥梁,还经常不分昼夜地挖地道。

“电影《地道战》里演的都是真的!”说到这里,老人不由自主提高了声调,眼中闪烁着光芒。在日军的高压下,民兵和村民们依旧坚持斗争。“敌人一来,我们就钻地道。”

蠡县是地道战的发源地之一。1937年9月,日寇占领保定后,冀中平原饱受摧残,蠡县军民为躲避“扫荡”,受野外挖洞藏身启发,逐步发展出“院院相通、家家相连”的地道网络。初期地道仅为单口“蛤蟆蹲”,后升级为多口互通,甚至出现“洞下有洞、洞中有洞”的连环结构,方便人员迅速转移。

在游击队与日军的较量中,地道也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1941年春,蠡县辛桥据点的30余名日伪军遭游击队伏击。在用排子枪和手榴弹击毙了七八个人后,游击队员迅速钻入地道,待敌撤退时又从野外地道口突袭,几乎全歼敌军。这场战斗后,冀中党委书记黄敬、司令员吕正操向刘少奇作了汇报。1942年3月,冀中军区下发《关于开展地道斗争的指示信》,全面推广地道战。

“当年我们挖地道,主要是在路边。”曹忠海记得,村与村之间的大路早已被压塌破坏,村民们往往将村道两侧作为地道入口,往下挖土,“至少得挖2米深,得使劲掏。”在煤油灯的微光中,村民们弓着身子拓宽地道,确保能猫腰疾行。

挖地道的方法也有技巧。“得用坡道挖,镐头一点也不能停,嚓嚓嚓,必须快,还得记得留几个口出来。”曹忠海说。所谓坡道挖,是蠡县村民们总结后的“升级”挖法:先在地道两侧挖两条斜坡,右脚往前一步挖土,后退一步出土,挖出的土可以装在小车上,通过坡道运到地面,等地道挖好后,再把土直接回填到坡道里。这种挖法,可比一开始在地面打竖井、用辘轳运土快多了。

“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地道战》里面的这首插曲曾经家喻户晓,豪迈歌词背后,是抗日军民的坚毅和不屈。正如曹忠海所说:“那地道,不是我们一个村挖,是村村都挖。地道就是‘地下长城’,保护了百姓,更牵制了日军!”

据不完全统计,至1944年冬,冀中各地军民开挖的地道总长度超过1.2万公里,为平原游击战写下光辉篇章。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袁璐,潘之望

相关文章

  • 跳崖英雄刘俊林:火龙台上的青春绝唱

    秋阳穿过山楂树的缝隙,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俊林山(原名火龙台)的岩石上投下斑驳光影。站在近30米高的悬崖边,山风裹挟着松涛声扑面而来,仿佛仍在诉说八十三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崖壁上的灌木丛中,几簇野菊在风中摇曳,这里便是刘俊林烈士的殉国之处。指尖抚过脚下岩石上深浅不一的凹痕,仿佛能触到当年英雄坠

    2025-08-14 18:14:00
  • 南阳抗战记忆|河山不容践踏——南阳抗战图片展速写

    观看展览在王永行的照片前,其子王华光向记者讲述抗战故事带着孩子参观图片展8月的南阳,阳光穿透历史烟尘。12日上午,南阳美术馆内,“河山不容践踏——南阳抗战图片展”开展,百余幅图像文献,将人们带回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这次图片展由市文联、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联合主办,南阳美术馆、市摄影家协会承办

    2025-08-13 08:20:00
  • 台胞回祖地漳州开民宿 以烟火气续写父辈两岸情缘

    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的一个村落民宿里,71岁的台胞杨克政端出亲手熬制的酸梅汤,庭院里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质桌椅上,光影间流转着他跨越海峡的人生故事。这位曾游历过约20个国家的台商,如今,在东山县康美镇美山村经营着一家民宿。“父亲1945年前往台湾时,我同父异母哥哥还不到一岁。”杨克政的记忆里,父亲临

    2025-07-20 16:03:00
  • 88年前的今天,我们永远铭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枪响,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七七事变”已过去88年,往昔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历史,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记。誓与城、桥共存亡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方严正拒绝。8日,日军向宛平城的中国守

    2025-07-07 00:12:00
  • 我们的1945|曹忠海:“地道就是‘地下长城’”

    “转眼都80年了。”96岁的曹忠海老人聊起抗日战争,目光总会落在客厅一角装裱泛黄的一份《陕甘宁边区税务总局布告》上。这份由父亲曹承宗签发的文件上,“民国三十四年四月一日”的墨痕依稀可辨。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这份文件签发之际,敌后抗日根据地总后方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迎来胜利的

    2025-06-16 07:16: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