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育赋能让思政有“艺”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7:10:00    

近日,“运河梨园夜·光影映万家”京杭大运河沿线京剧电影巡游活动走进天津市第一中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电影+思政”课堂。学生们不再是传统课堂上思政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倾听者与深度参与者,从“看戏”跃升到“悟理”与“立志”,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思政课说教模式的局限。

在全国范围内,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的结合正在不断创新。如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首演原创音乐剧《我要找到你》以抗美援朝历史为题材,融合舞蹈、歌曲、音乐表演与戏剧,通过浸润式“行走的思政课”,深度融合思政与音乐美育。北京舞蹈学院将舞蹈艺术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推出了红色舞剧《杨家岭的春天》。

不少学校通过创新手段,突破单一艺术形式局限,让思政教育与情感体验深度交织。如今“美育+思政”正逐步从零散试点转向系统建设,逐步发展为多维度协同育人新格局。

在媒介形态不断演进的当下,思政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正呈现出跨媒介、多形态协同的新趋势。以“京剧+电影+思政”课堂为例,这一复合的艺术形式融合了传统表演艺术与现代影像技术,天然具备媒介跨越与感官整合的独特优势。它突破了剧场与银幕、听觉与视觉的界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具沉浸感和情感共鸣的美育通道。这种基于“媒介融合”的思政教学实践,正逐步构建一种可资借鉴的美育与思政协同育人的新范式。

思政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不仅是单一形式的叠加,更是两者深度协同、相互赋能的过程。通过与艺术学科的结合,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吸引力,也能拓宽其表达空间。思政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可以扩展至多个艺术门类,绘画、音乐、舞蹈、数字媒体等皆可通过媒介融合,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例如,将影视与美术结合,学生通过“看与画”感受历史与精神力量;让民歌与民族器乐交织,在视听盛宴中激发家国情怀;将舞蹈编排与重大事件结合,以身体语汇和戏剧情境,演绎时代精神。通过数字交互、影像创作等形式激活学生表达,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语言灌输,而成为触及情感、激发创造的审美实践。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止于艺术形式的叠加,而是要在媒介转化、感官通道与叙事方式的协同中,构建“多媒介表达+价值引导”的复合型育人模式,在跨媒介、跨学科融合中实现艺术感染力与思政引导力的同频共振。

发挥思政教育与美育的协同育人作用,不仅需要创新艺术形式的介入,更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传统的思政课堂往往侧重于理论讲解,而美育的加入,能够通过观、演、议、创等多个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身—心—意”的多维参与,突破传统教学的“听讲疲劳”。例如,可以邀请专业教师现场示范,安排学生操演与角色扮演,引导其走入历史语境与角色心理,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价值内涵的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智技术为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学校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人等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学校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走进”历史现场,感受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境。这种跨媒介、多形态的思政教学探索,不是简单地“加一点儿艺术”,而是在尊重艺术和思政教育各自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德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推进。它贯通了从感知到认同、从认知到践行的全过程,让思政课不断“活泼”起来、“动”起来,走进学生心里,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在审美陶冶中实现价值引领,润心铸魂。

唯有贴近学生审美趣味与真实需求,回应当下思政教育的痛点,在多元体验中激发情感共鸣,在融合创新中实现价值引领,同时立足学校资源与师生所长,因地制宜地“以美育人”,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直抵人心,成为滋养心灵、涵育价值的精神沃土。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9日 第03版

作者:高超

相关文章

  • 学生购票出行最新优惠来了!可享“折上折”→

    继学生可以在铁路12306专区办理预约购票之后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学生旅客购票出行优惠措施让众多学生党购票得到更多实惠↓↓↓学生购票出行5大优惠措施01学生优惠票可在每学年内随时使用学生旅客每学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4次单程优惠票可随时使用,不再局限于寒暑假。02优惠区间可根据家庭居住地至学

    2025-08-20 09:25:00
  • 北大不再“卷绩点”了

    近日,话题“北大将全面取消绩点”冲上热搜。据报道,7月25日,北京大学在校内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科学业评价工作的通知》,内容包括:从2025级学生起,在各类含有学业评价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绩点(GPA);课程考核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评定和记载(等级制成绩不换算成绩点);不再设置指导性课程成

    2025-07-28 15:53:00
  • 一座山区新校的崛起

    建校之初,广六连实高位起步对标大湾区教育质量。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学生在开展课间活动。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学生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课堂上,学生在认真学习。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摄花园、果园、树木,开花、结果、成材。盛夏七月的广州六中连州实验中学(下称“广六连实”)校园

    2025-07-25 08:19:00
  • 九江烟南:正道文化+龙舟故事

    盛夏的烟南村,穿村水道上机器轰鸣,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安装灯光设施——一年后的第三届大地艺术节,已让这个岭南水乡提前进入“备战状态”。与一年前承办第二届时的仓促不同,如今的烟南处处透着笃定:村委对面的商业综合体地块已平整完毕,将承接艺术节流量;古桥咖啡店主苏敬谊正调试“龙舟主题”新饮品,这家“一个月回本

    2025-07-24 20:27:00
  • 涉及超2亿学生,校园配餐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发布!

    国家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已于近日发布,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目前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过46万所,涉及学生超过2.37亿人。校园配餐覆盖面广、环节多,已成为监管重点领域。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已经占整个餐饮业近半规模,标准化建设是推动校园配餐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22 15:55: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