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地铁“北京脑”列车河北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18:04:00    

京保今年将联合生产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160辆

地铁“北京脑”列车河北造

4列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正在进行出厂前的动态调试。

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的焊接质量。 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生产、组装、调试……车间一派忙碌,一辆辆智能列车完成动态调试,陆续下线,整装待发。

最高时速160公里

北京地铁22号线是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长约81公里。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示范线路,该线建成后将对京冀两地协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大幅提升群众通勤出行效率。

记者在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生产线上看到,这组列车的速度优势最为显著——最高时速160公里,并且采用全自动驾驶运营模式。

作为市域D型车,这批列车为8辆车厢编组,横排设计的座椅,可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车厢宽达3.3米,设计4对车门,保障运行时大客流快速上下车需求;智能运维系统里的列车健康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检测车辆状态,当车辆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系统可提前报警、提前处理。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钱兆勇说:“今年基地将生产交付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160辆,献礼北京首条跨省地铁开通运营。”

据悉,自2018年以来,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累计交付18种车型1000余辆列车。

“不到80天搞定一辆”

生产智能地铁列车,需要大面积生产厂房和试验调试场地,这对正在“瘦身”的北京来说难以做到。2018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及所属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决定在保定市满城区设立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

基地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协作模式,由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研究院负责研发和设计,培育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智能制造能力;在基地开办生产厂房和调试车间,不仅解决北京“用地难”,还带动保定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

“啥叫智能造车?过去四个月生产交付一辆,现在不到80天就能做到!”在静态调试车间,从北京到此挂职一年多的陈碧阳爽朗地说。她对车间内的地铁车、市域车、轻轨车和磁浮车等车型的生产和调试如数家珍。

在列车动态调试区内,时速160公里的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试验线旁,还有一条长2.2公里的列车动态试验线,可满足时速200公里及以下列车的动态调试需求。

“现在基地内各种车型的试验调试全部实施了数字化管理。”陈碧阳一边说一边打开数字化管理平台,一键接入北京SAP系统(一套集成化的企业资源规划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统一管理财务、物流、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等核心业务流程)和MES系统(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系统,连接企业计划层与现场控制层,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优化管理)。然后,她对一列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进行试验和调试。一项项数据和指标立即出现在大屏幕上,一串串绿色荧光从屏幕前闪过,仿佛是对她工作的点赞,她的脸上漾起自豪的微笑。

协同创新蔚然成风

为了携手提升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的质量,北京、保定还建立了双向人才培养机制——北京研发和设计人员挂职到保定了解生产制造流程,保定工艺人员借调到北京了解设计原理,共同培养设计、工艺复合型人才,变“输血”为“造血”。

在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几乎无人不知京保协同研发平台。这个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两地设计和工艺的数据链打通,北京的研发和设计方案能直接传送到保定基地,保定基地的问题也能及时在平台反馈。

来自保定的焊接专家郝春朝,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2019年得知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落户保定,他就决定回乡入职。谈及参与北京地铁列车制造,郝春朝说:“以前觉得北京地铁列车遥不可及,现在在家门口亲手建造,我感到特别骄傲,每次到北京出差或旅游我都坐地铁,还忍不住跟人说这有我的一份力!”

建造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对焊接工艺要求极高。有一次,北京专家通过京保协同研发平台指出一处焊缝参数异常,郝春朝立即带队进行试验。北京专家实时在线指导,两地团队经过几天攻坚,终于优化出完美焊接方案。“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有了京冀合作,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这种并肩作战的情谊,让我十分感动。”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工艺技术员高昊,曾借调到北京总部学习一年,她系统学习了转向架设计全流程,深入剖析转向架与车辆各系统间的接口关系及内部逻辑架构。“熟练掌握了转向架三维建模设计及二维工程图绘制技能,回到保定后,在参与转向架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成功打通研发与工艺环节的技术壁垒。”她说,北京学习经历提升了专业技术素养,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基地生产、推动基地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小平台,不断汇聚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要素,京保协同创新蔚然成风。

满城区政府瞅准机遇,在基地西侧规划建设了满城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建设中,满城区依托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在京津冀范围内招商上下游企业,在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引才。很快,这座产业园引来京津冀8家企业签约入驻,办得风生水起。一条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悄然形成,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同时对培育首都轨道交通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上下游产业、提升河北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发挥着巨大作用。(北京日报记者 韩梅)

相关文章

  • 30年的老信号工亮出“新武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彦斌 通讯员 陈明磊 何思远清晨9点的大秦铁路线上,阳光洒在钢轨表面,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电务段大同县信号工区54岁的魏建辛半蹲在24号道岔旁,指尖在道岔外壳上轻轻摩挲:“老伙计,你也用上‘智能手机’了!”4月的一天,老魏正在配合工务更换24号道岔的钢轨。道岔是改变

    2025-05-01 12:02:00
  • 五一小长假铁路运输启动 8天预计发送旅客642.5万人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倩 通讯员 杨震)4月29日,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郑州局”)获悉,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今日全面启动,运输期限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国铁集团郑州局预计发送旅客642.5万人,日均发送旅客80.3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5.9%。为

    2025-04-29 19:33:00
  • 免费!黄石公交“五一”专线,途经这些地方……

    今年“五一”假期黄石文旅将推出系列精彩活动记者从黄石市公交集团了解到黄石公交推出“五一特供”公交乐游专线为游客打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时间:今年5月1日至5日8:00—16:00,黄石公交集团特别推出“交通枢纽→景区→商圈”免费公交专线,配备6台公交车。走向:以黄石北站为起点,沿线停靠黄石港万达、华

    2025-04-29 09:02:00
  • 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我们这样干

    民营企业兴则武汉兴,民营企业强则城市强。4月27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近百位企业家共话使命担当,共谋创新发展。大会释放出坚定信号:企业家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民营经济在新时代重塑武汉之重的征程中,地位更加重要,责任更加重大。会后,企业家们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坚守主业、锐意创新,以实际行动在支点

    2025-04-28 13:01:00
  • 节省时间+创造效益!AI代理向传统旅行社发出挑战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改变世界,旅游业也不例外。从智能筛选旅行目的地,到特色美食推荐;从预订航班到选择酒店;从需求预测、动态定价,到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等,AI的触角几乎延伸至旅游业的每个角落。这场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既有OpenAI等科技巨头开疆拓土,也有“心灵之旅”等初创企业崭露头角。它

    2025-04-28 08:24: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