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与北京星途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卫星通信赋能无人机应用解决方案研讨会”在深圳星通大厦举行。会议聚焦低空经济与卫星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式发布“卫星通信赋能无人机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并宣布与多家产业链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这一里程碑式成果不仅填补了无人机行业在无信号区域通信的长期空白,更标志着中国在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融合领域迈入全球领先行列。

低空经济崛起,卫星通信成关键引擎
随着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级,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能源巡检、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行业无人机存量市场预估在400万架,每年新增在50万架,无人机机场每年新增4万台以上。然而,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亟待突破的“卡脖子”难题。
传统无人机和无人机机场通信依赖运营商网络,但在应急事件的“三断”(断水、断电、断网)及偏远山区环境下,运营商信号发生中断或无法覆盖,导致无人机无法与远端调度平台实现通信。
与此同时,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加速推进,包括亚太星通在内的各种商用轨道卫星蓬勃发展,为低空经济与卫星技术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网翎卫星上网机的问世,标志着系统性破局。该方案通过自主视频编码与链路优化技术,攻克了卫星传输的高时延与抖动难题,实现10-100倍动态感知压缩,节省90%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进而降低无人机视频回传通信资费。
网翎卫星上网机赋能无人机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
“低空经济不仅是飞行器的竞争,更是通信网络、数据智能与生态协同的较量。”网翎副总裁杜滨泉称:“随着无人机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的落地,其在应急救援、能源巡检、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研讨会发布的“网翎上网机赋能无人机全场景通信解决方案”,由亚太星通提供高通量卫星资源及运营服务,网翎主导技术研发,并联合产业链伙伴共同打造。
该方案首次实现几大核心突破:针对无人机视频回传中的卫星链路卡顿、流量消耗过高及多场景适配难题,网翎提出三大技术解决方案:智能感知压缩技术:通过动态优化视频码率,降低卫星带宽占用;视频动态编码技术:实时调整编码策略,确保复杂环境下视频传输流畅性,卡顿率降低至1%以下;标准化协议与平台适配:打通视频处理全链路,兼容主流飞控平台与上级管理系统。
此外,方案覆盖五大核心业务场景:有人操控无人机实时视频回传通信保障;无人值守无人机机场作业通信保障;无人机指挥车移动作业通信保障;无人机基站网络保障(大范围4G/5G信号覆盖);无人机网络RTK高精度测绘保障。
杜滨泉介绍:“网翎卫星上网机整机重量仅4.5kg,体积大小不到一个登机箱,可实现单兵携带。 防护箱的防护等级达到IP67适应高原、极地等恶劣环境; 内置自研芯片,把传统便携站的大厚重设计变为了小薄轻的形态。双重供电模式灵活供电不断电; 一体化设计获红点设计奖,兼具工业美感与功能性;通过自研射频芯片、高增益相控阵天线等核心部件,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双重突破。”
南方+记者 黄晓韵
【作者】 黄晓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