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了不起的洛阳城丨二里头遗址:跨越时空 文明之光在这里淬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2:1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王雪娜

四月,牡丹盛放。站在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遗址观景台眺望,500亩油菜花迎风绽放。五谷丰登,花田繁荣;千年农歌,赓续不辍。

洛阳,这座“五都荟洛”的千年古都,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记忆。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地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以创新技术活化古老文明,让二里头的故事跨越时空,走进大众视野。

探寻“夏墟” 从考古现场到文明坐标

1959年,著名史学家徐旭生率队,在豫西揭开了二里头遗址的神秘面纱,叩开了科学发掘和学术研究的大门。60多年里,二里头逐渐还原出一个约3800年前的文明印迹。

2019年10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二里头遗址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也越发引人瞩目。

△鸟瞰二里头遗址。周鼎凯 摄

“夏朝,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支撑。”在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

2024年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在北京发布夏商时期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新进展。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主体遗存年代距今约3750—3520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

“近几年,二里头遗址陆续发掘了多处城市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夯土墙,这些道路和墙垣向外延伸,交叉形成了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是判断二里头文化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二里头考古新成果再次为公众了解中华5000多年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赵海涛说。

近几年的重要发现,使二里头遗址考古实现了从“九宫格式布局”到“多网格式布局”的重大突破,此项成果也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科技赋能 古老IP变身潮流符号

如何让沉睡的遗址焕发新生?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答案是:以科技为翼,以创意为媒,构建跨越古今的对话空间。

“请扫描展柜二维码,打开趣听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展厅,游客只需一部手机,即可通过趣听博物馆互动系统,聆听融合AI技术的文物讲解和有趣的夏代故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曾宪平 摄

二里头遗址内发现的多网格式城市布局,印证了夏王朝成熟的都城规划理念;出土的青铜爵、牙璋等礼器,揭示了早期礼制文明的诞生;而长64.5厘米的绿松石龙形器,更被学界视为中华民族龙图腾崇拜的重要源头。

如今,这些珍贵文物不仅陈列于博物馆,更通过数字化手段“活”在云端。博物馆用数字激活文旅资源,利用三维动画数字影片,展示数千年前的华夏文明,带领观众目睹那一段灿烂的历史;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沉浸式数字投影空间、半造景三维数字剧场、雷达互动投影墙等数字手段,展现二里头夏都风貌。

博物馆还将文化符号融入生活场景:绿松石龙纹样或跃上丝巾,或变身咖啡拉花;而青铜爵造型则化作雪糕模具。在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客还可参与剧本杀,“文旅+研学”深受市民游客热捧。

数据显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3.5万余件,2024年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

全球叙事 从黄河岸边到世界舞台

九州肇始,文明初开。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揭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早期文明,二里头文化的文明密码正在构建国际对话新范式。

来自印度洋的子安贝、福建马岭文化的象鼻盉、上海马桥文化的鸭形鼎,印证了二里头夏都作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中心地位。这种“王朝气象”不仅奠定了商周文明的基础,更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起点。

△“漫”游二里头。郭兆玮/图

2024年9月21日,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项目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西侧奠基。2025年3月,国家文物局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宣布,今年,国家文物局将启动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构建完整的夏商考古学文化与夏商历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围绕支持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提出多项建议。

二里头夏都遗址,既是洛阳“五都荟洛”的历史起点,也是当代文化创新的试验场。

从绿松石龙的图腾崇拜到AI问答的科技赋能,从宫城遗址的黄土夯层到虚拟展厅的像素光影,这里见证了中华文明从萌芽到辉煌的历程,也昭示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永续的生命力。正如馆长李文初所言:“让静态的考古资料转化为鲜活的历史知识,才是文明传承的真正意义。”

从黄土之下到“云端之上”,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正在消融。这座古老遗址,正以科技为笔,续写文明传承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

  • 合肥市第七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开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29日,合肥市第七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在新站工人文化宫开幕。  合肥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曹亚兵介绍,本届文化艺术节以“中国梦·劳动美·合肥篇章——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设置摄影比赛、歌唱比赛、宣讲比赛等群众喜爱的10个活动,打造以职工为中心和以创新为导向

    2025-04-30 09:56:00
  • 潍坊市公交集团新开D83路文旅定制公交专线

    为推动“公交+文旅”深度融合,激活城市旅游经济新动能,自5月1日起,潍坊市公交集团正式开通D83路文旅定制公交专线。D83路文旅专线以郭味蕖美术馆为起点,坊子炭矿博物馆为终点,覆盖十笏园、泰华城、潍坊印象汇、银座商城、人民广场、潍坊植物园、坊茨小镇等众多潍坊特色文化地标与核心商圈,串联市区与坊子区的

    2025-04-30 08:48:00
  • 五一小长假铁路运输启动 8天预计发送旅客642.5万人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倩 通讯员 杨震)4月29日,记者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郑州局”)获悉,铁路五一小长假运输今日全面启动,运输期限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国铁集团郑州局预计发送旅客642.5万人,日均发送旅客80.3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5.9%。为

    2025-04-29 19:33:00
  • 打造区域共享阵地!“银发正青春”文艺展演将在渝北区“地下之城·洞听”持续上演

    为弘扬时代新风新貌,打造展示平台,持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重庆渝北区龙塔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在“地下之城·洞听”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成功举办首期“银发正青春”文艺展演活动。活动分为艺术展演、防空洞文化体验、助农市集参观三个部分,吸引了近500名居民观看。活动以老年文艺爱好者为主角,汇集

    2025-04-29 14:12:00
  • 艺术进课堂 绽放北疆文化风采

    在牙克石市第二中学的美术教室里,56个身着民族服饰的黏土娃娃整齐陈列,这些出自师生之手的作品,不仅是美术课堂的成果,也是美术教师郑晓辉深耕“黏土文化育人”的生动解读。“中华民族一家亲”黏土娃娃系列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黏土工艺,更通过艺术形式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与北疆文化的深厚内涵,让厚重的文化在指尖轻

    2025-04-29 10:26:0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